更新时间:2014-12-22

冰壶:消融(剧透式)

越来越倾爱于一些低成本制作、生活气质浓郁的影片。平淡的叙事、没有王牌导演和演员的加盟、没有气势恢宏的场面和渊源错杂的历史背景、没有电脑特效的修饰和篡改,没有百老汇式盛大经典的风格,没有性格分明的角色塑造和夸张煽情的剧情,也没有另人眩晕花哨的镜头语言。一切源于自然和生活中的场景,真实的让你以为影片里的影像和人物,不过是一个出于喜好纪录普通人生活的摄影师之手。从心理暗示到人物对话,从角度的切换到人物关系微妙的转变,细节之处见真功正这种影片最值得品位的地方。
影片的男主角让弗朗索瓦带着十二岁的女儿朱莉薇居住在位于加拿大魁北克一个安静的小镇上。一开始,并没有体现出任何不同寻常的地方。女孩被父亲带到眼科门诊进行检查。在交谈中,医生得知女孩从未上过学。对于女孩来说,这是一件平常的事情。而医生为此感到惊讶。对此,父亲让弗朗索瓦的回答是:“这是我们的事。”临走前,父亲不顾女孩是否喜欢,为她配了一副笨拙而普通的暗红色粗框眼镜。在回家的路上,女孩埋怨父亲为什么不可以戴女孩们喜欢的那种隐形眼镜。父亲以“你不需要和别人一样”为理由搪塞了女儿。严寒的冬季午后,荒凉的平原被风雪铺天盖地的笼罩住,一辆警车从后面缓缓开过来,横在父女的面前,经过简短的提问警察离开,父女二人继续赶路。
开头短短的几分钟父女间的矛盾、父亲对外界的避讳情绪已隐隐的被召示出来。木讷迟钝的女儿、沉闷而又谨慎的父亲,逾越不去的障碍开始露出冰山一角。二人枯燥乏味的生活和魁北克冰冻荒凉的土地形成了映照。就此大提琴式的阴郁节奏正缓缓的拉开帷幕。
做为一个单身父亲,让•弗朗索瓦兼职咖啡旅馆的待者和保龄球馆清洁员两份工作。他对每一份工作都一丝不苟,和每位雇主都结交了真挚的友情。保龄球馆新招来的年轻女服务员伊沙贝尔吸引了让.弗朗索瓦的注意。歌特式的装扮和曼妙的身材使这位已过中年的单身男子胆怯而害羞。冬季的魁北克已进入了旅游淡季,为了节约开支,咖啡旅馆的雇主奥狄列夫人及丈夫老伊万先生决定暂时歇业,这对让弗朗索瓦来说是个不太好的消息。而另一边雇主兼友人的保龄球馆老板肯尼迪一心想要把自己的妹妹介绍给单身多年的这位父亲,却得到了让弗朗索瓦的极力反对。对于让弗朗索瓦而言,他不希望任何事和任何人的介入改变他和女儿的双人家庭模式。
朱莉薇是一个美丽而单纯的女孩,由于一直未曾接受过学校的义务教育,智力比同龄人发育的要缓慢。她不明白,为什么自己不可以像其他孩子那样和父母去商店或游乐场所逛一逛。她没有朋友,而父亲又忙于工作,根本无暇照顾她的生活,更不要谈她的功课了。这里,她兼备了两个主色,一面体现的是渴望友情和乐趣的孩子天性,一面体现了承担家务自力更生的生活独立性,让人感慨的是,后者的形成完全是一个弱小无辜的女孩出于无知无奈的选择。
在大多同龄人正值青春叛逆期的时候,朱莉薇却像一只胆怯的小鸟一样,只能站在树枝的巢穴旁东望望西看看。用父亲的话来说“你还是个小孩”、“外面很危险”。父亲工作的时间里,白天,除了做家务,剩下的时间就是漫无目的的游走在寒冷的野外,或者倚在门前,望着贯穿东西长长的马路发呆。在这种被隔绝任何交往的无聊生活中,她会对任何经过视野的活动事物产生兴趣。包括一个把车停在路边小便的男子。
孤独使她对于任何事物都感到好奇和新鲜,包括漫步在被冰雪覆盖的土地上时,大自然中的宁静。这种静,与她内心的单纯相互融洽,这个如水般透彻的女孩像一朵晶莹的小花般无依无靠的绽放在洁白的雪地上。这里的自然之美恰到好处的映衬了女孩的美。其中一个场景,在我看来是一种主观上的体现。一个被铁丝网囚禁的老虎出现在女孩的视野中。失去兽性的老虎对突如其来的到访者毫无任何感觉。再与朱莉微短短的对视后又慵懒的躺在了地上。似乎这段更像一个隐喻。老虎铁丝网中失去了自身嗜血的本性;朱莉薇在父亲对外界过度敏感的情绪中,失去了正常孩子所拥有的快乐和呵护。
如果说,这部影片存在所谓的“转折点”的话,那么,我认为这个转折点的出现来自于女孩在森林深处发现的那几具冰冻的尸体。当她不经意看到这部场景时,出于正常人的恐惧,她快速的跑回了家中。在这个需要向人倾诉、需要被人安抚的时候,她只能自己躲在被子里发抖,随后,她想起报警,却又因某种原因搁置下来。这是我看到此处不解的地方,当得知答案的时候,对女孩心中爱的渴望便有了通透的领悟,同时,让人心疼。这是后话。
在极度的空虚中朱莉薇像一头迷失方向的小鹿一样需要一个凸点来冲破这种闲散寂寞的日子。在我看来,伊沙贝尔的到来为父女二人平淡无奇的生活添加了一抹亮色。这位看似不经意出现的女孩成为影片的一个小小的焦点。尽管让弗朗索瓦被大家公认为一个“无趣”的人。但在面对伊沙贝尔的时候还是无法抗拒她独特的魅力。对于习惯了沉闷守旧生活的父亲来说,这样的女孩着实让他吃了一惊。
他不会直视一个耀眼的女孩,不会大胆的夸赞女人的美丽,也不会向一个女人做一番幽默的自我介绍。 “你的穿着很独特。”这是让弗朗索瓦对伊沙贝尔的评价。疲倦而狼狈,这是我对这位父亲最初的印象。他总是一副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的样子,在让弗朗索瓦看来,生活就应该是“无趣”的。基于此,我们可以得知朱莉薇亲情和友情的空缺的根本原因。他的生活像一个平静的河面,甚至不需要里面有鲜活的鱼和优美的水草。但伊沙贝尔的出现映衬了自己生活的乏味。这里,伊沙贝尔起到了一个唤醒的作用,影片并未因此要演绎出一段忘年恋。否则就俗套了。总之,这个女孩像一条生命力旺盛的鱼,使他与自身单调枯燥的生活默默进行着对比。而其中的一个细节也尤为有趣。虽然让弗朗索瓦独自接受了奥狄列夫人一起去冰壶馆的邀请(原本让他带朱莉薇一起玩但父亲不同意),却害羞的远离热闹的人群坐在一旁观望。在奥狄列夫人的讲解下,他对冰壶产生了兴趣,紧接着场景变化,一座建筑物前,让弗朗索瓦避开所有人生疏的练习着滑动冰壶的姿势。这是影片唯一让我感到父亲可爱的地方。镜头拉远,庞大坚硬的建筑和单薄瘦弱的父亲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同时也放大了让弗朗索瓦内心同样的孤独感。
影片中的罗茜。开始我以为是朱莉薇唯一的朋友。女孩提到这个名字的时候,父亲总会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父亲对任何靠近女儿的事物都感觉紧张和厌恶。比如,拒绝了肯尼迪和奥狄列夫人对女儿的邀请;驱赶一个在他的房子后面堆“城堡”的男孩;对肯尼迪进入家中而产生的不安,总之,他希望所有人都离女儿远远的,他妄想把整个世界从女儿的生活中脱离开。而母亲罗茜,这个在女儿生命中至关重要的人(当然,让弗朗索瓦不这么认为),像一个重力不断牵引着女孩的思念。前面所提到的“空虚感”,正是因为得不到任何人的关注而产生的。生命在这种环境中成长难免会呈现大段大段的“空白”。而唯一可以弥补这些“空白”、可以真正给予女孩爱的人就是狱中的母亲罗茜。所以,朱莉薇把每次探视母亲当做一种渴望。这种思念是一种联系,可以与她内心真正产生沟通的联系。对比之下,朱莉薇与父亲的关系则是一种扭曲、冷漠的亲情。
面对缺少沟通关爱的女儿,母亲发觉到朱莉薇不同于正常孩子的幼稚,抑制不住悲愤的向父亲大声喊到“你不爱她,她也不爱你”。这句话,把没有什么大起大落剧情的影片推上一个高潮。像一个破解谜底的答案,使父女间原本模凌两可的关系清晰起来。
出于不忍,朱莉薇放弃了报警的念头。这种不忍源于“不舍得”。像发现一个隐秘的花园一样,那堆尸体成为了朱莉薇打发时光的去处。从开始的恐惧到好奇,又从好奇到病态般的依恋。一个终日无所事事的女孩躺在冰天雪地的树林中与僵硬的尸体相守相伴,可以想像这个过程中,她是怎么样的渴望亲情的关爱和与人交往的乐趣。
在意识到女儿功课糟糕的状况后,父亲陷入一种绝望的消沉中。他看到的所有人,都过着比他幸福的生活。他看到的所有孩子都比朱莉薇机灵聪明,当他的孤独到了饱和的程度,便被酸涩的苦闷感完全淹没,他毅然决然的离开了女儿。而年幼的朱莉薇不理解父亲想开始全新生活的渴望,没有挽留的任其而去,在我看来原因有两种:1对于一个大部分时间都是独处的女孩而言,父亲在与不在并无生存上不可逾越的问题。2、父女间亲情的疏离导致女孩对父亲离去的麻木感。
终于从父亲的角色中临阵出逃,也预示了让弗朗索瓦欲与以往乏味保守生活的弃绝。他毫无顾虑、随心所欲的冰壶馆里享受平生第一个喜好的事物;终于学会向女人介绍自己、懂得了女人的暗示、学会了约会。而短暂的欢愉过后,他突然警醒般的想起了那个无助的女儿。她正在家独自承担与其年龄极不相符的生活重任。他像停止转动的冷却机器,轰然而起,竭尽全力的赶向家中。
其实爱一直都在,亲情也从未被割裂。像封冻土地,迟早会在春天里开出绚烂的小花。父亲在体会人生的乐趣同时,意识到女儿正在和自己过去相同的处境中忍受着“无趣”的生活。冰,就在这瞬间的领悟中消融。

冰壶Curling(2010)

上映日期:2010-08-09(洛迦诺电影节)片长:92分钟

主演:Emmanuel Bilodeau Philomène Bilodeau Sophie Desmarais 

导演:德尼·科泰 / 编剧:德尼·科泰 Denis Côt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