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主安迪刚刚大学毕业,来到《天桥》杂志社面试的她既不读runway,也对时尚毫无兴趣,她的梦想是成为一名记者,相对于去报道机械,在杂志社实习似乎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她的上司玛琳达是个工作狂魔,只管下达命令,只关注结果,对下属一切无能的细节都毫不关心。初来乍到的安迪在女魔头高强度及高标准的工作重压之下极限生存着,她想这终归只是一份跳板工作,不会长久,只要挺过去就好。她不需要也不想去理解时尚到底是个什么东西,两条腰带的细微差别到底有什么深刻含义。
然而一次风雨交加的夜晚改变了她的想法,在没有给玛琳达找到返程飞机的第二天,不出所料,玛琳达表示对她失望极了,安迪很是委屈,跑找奈杰尔诉苦。安迪觉得她的付出不应该换来如此的对待,奈杰尔一针见血地点醒了安迪,她根本没有在努力,只是在抱怨。
意识到应该转变的安迪从一身搭配完美潮流的香奈儿惊艳了同事开始,在职场上一路开挂,成功并且超预期的完成了各项任务,惊艳了玛琳达,让她的名字不再是一个代号艾米莉,而是记住了她叫安洁丽雅,安迪顺利成为助手一号,她开始渐渐理解玛琳达。就当一切都完美进行的时候,男朋友因为她忙于工作而选择和她分开,曾经的挚友也离她远去。
工作还要进行,她被玛琳达选中带去了巴黎,在巴黎的夜里看到了女魔头卸去浓妆后一瞬间的脆弱,成功的背后是不能展示给外界的来自家庭的鸡毛蒜皮、媒体的八卦讽刺以及职场的暗流涌动。安迪得知了总裁打算换掉玛琳达的小道消息,她想尽一切办法去给她通风报信,这份超越工作范围的温情些许打动了玛琳达,在车里给她解释了过程,安迪对于玛琳达牺牲奈杰尔的行为表示不赞成,然而玛琳达却说这是必须做出的选择,说安迪也已经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深思过后,车门打开,玛琳达回到了她的名利场,伴随着扔进喷泉的手机,安迪将这个华丽的世界也一并抛在了过去。
影片结尾,安迪找到了她心仪的工作,并且意外得到了玛琳达的背书,前男友也回到了安迪身边,忠于自己的选择,爱情和事业都圆满了。
这部电影是时尚圈的力作,也是推荐榜单的常驻选手,它通过华丽的服饰、精彩的对白、明了的故事线、流畅的情节以及推拉转换的镜头向普罗大众展示了时尚行业的日常,而又不仅仅只是将时尚归类为衣服、配饰,它传递了时尚是一种产业,是生意,是工作,是娱乐,是生活方式,是人格化的外向表现,没有性别的专属限制,是多重矛盾的混合体,不能被明确界定,一千个人,就有一千种对时尚的看法。虽然严格层面来说,并不是所有的细节都符合真实,但是为保证绝大多数的受众能直观感受到传达意图,必要的改动可以理解。
毋庸置疑,观众是爱玛琳达这个女魔头的,她雷厉风行,有着极强的工作能力,在自己的绝对领域内可以呼风唤雨,她让她强大到让绝大多数人都忽视掉了她的性别,所有的事情要按照她的喜好来,因为她永远是对的,她让几乎所有人都想要成为她,接近她,过上她的生活,有这样的上司虽然压力很大,但是获得的成长速度是成倍的,她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能量体。
但是强大如玛琳达,她还是无法避免会被外界指责女性霸权,无法平衡家庭和事业,这个话题是每个职场女性的专属,永远无法被避开,似乎男性忙于工作,将工作优先于家庭就是理所应当的,而不论女人在职场成功与否,级别高低,家庭出现问题时,她们都是是第一被问责的。时代的进步和平权的未完全实现形成割裂,女魔头也在这种割裂中被媒体当成反面案例,而当一个男人坐到她的位置上时,就不会有这么大的非议。
此外这部电影中最让我讨厌的是大结局,安迪和男朋友复合了,如果继续拍下去,不出所料和曾经的好朋友也会和好,我无法忍受在男友和好友的双重背刺下,安迪还能重回小团体。在她忙于事业的时候,不仅没有成为她的后盾,还几次三番因为安迪的工作和她发生冲突;安迪的好友也在画展上指责她不再是那个满眼只有男友,狂热爱着男友的人了。这群人不记得他们仗着安迪的工作便利得到的昂贵的护肤品、电话以及收到名牌包时双眼放光的样子,还在明知道她上司很难搞的情况下戏弄她。这不是开玩笑,是他们压根就不尊重安迪的事业和职业发展,即使最后安迪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当上了记者,可预见的是现实生活中安迪因为记者工作的特殊性无法兼顾爱情时,男友还是会如当初一样有不满。
姐妹们,电影中的圆满结局大概率不会发生,所以永远永远要先搞事业,去做牛逼的自己,没有什么比前途和未来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