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如同热爱漫威影片的人再去看《守夜人(Watchmen)》,要么看得一头雾水,要么看得不屑一顾。当然,不屑一顾的人才是比较高级的漫威观众,领会了影片对超级英雄文化的深刻嘲讽。这种嘲讽深深嵌入我们建立在历史叙事上的世界观中,相应的背景信息正是解读它的钥匙——因此我历来不同意人们说的“没看过原著不会懂Watchmen”,实际情况是,没有被历史虚无主义诱惑过的人不会懂Watchmen。英雄崇拜和宏大叙事作为我们对世界的美好想象的一部分、我们贫乏人生的重要支撑,谁要是敢打破它,就等于是在向我们个人宣战。
原谅我又开始絮絮叨叨谈Watchmen,只是同为欧洲漫画,甘达星人亦无法避免掉书袋的老毛病。这里的背景信息更加隐晦深邃,加上法式漫画特有的空灵迷幻色彩,与其说让人看后一头雾水,不如说干脆将一大批可能对它感兴趣的人拒之门外。这里可以给个提示,正如冷战史是解读Watchmen的钥匙一样,百年法德恩怨史也是解读这部动画醉人的符号语言的钥匙。(同理《原始星球》讲的是阿尔及利亚战争,希望有人能写个影评)
既然是影评就无法像历史课本那样事无巨细,考虑到这部动画的精神性,思想史的梳理比战役的进退对我们而言更重要。法国大革命之所以让英国人如此反感当然跟它真的对法国社会造成什么戕害没关系,重点在于法国社会通过这场运动释放了为旧制度压抑许久的世俗力量——这同克伦威尔革命的英国本无二致。这也是为何在全球殖民时代法国能成为欧洲唯一一个可以和英国比肩的强权。如果说两者还有细微的差异,那就是清教徒的民族共同体意识还有一丝神学色彩,启蒙理性下的社会共同体意识则彻底摆脱了神学束缚。启蒙主义的这一特点,对早就被宗教分裂搅的积贫积弱的德意志地区来说无疑是一泓甘泉。伴随拿破仑大军横扫德意志,启蒙思想喂饱了如饥似渴的德国思想家,一时间他们成了全欧洲启蒙主义的最热烈拥护者(甚至胜过法国人)。相比起来,还被陈腐的东正教统治的俄国,虽然同样感受到了法国革命和启蒙主义的激荡,但留下来的不过是法国上流社会的生活方式和时尚(待到下一个新思潮成功同俄国民族主义相结合,已经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而在德意志的政治家看来,启蒙主义恰恰是解决德意志分裂状态的意识形态良药,对旧教和新教都感到失望的德意志民众,迫切渴望一种能将他们重新团结起来的理性神学——大名鼎鼎的黑格尔,正是那个将德意志民族主义同启蒙主义能动结合的魔法师,将无上帝的宗教同无君主的臣民相融合的雄辩家,普鲁士意识形态建设的第一旗手。
同样承接英国民族主义和法国启蒙主义的美国,因为身处更好的地缘环境,最终能够博采众长,成为现代化的典范;而在强敌环伺的欧陆,启蒙主义的功利理性混合上民族主义的浪漫狂热,最终构造出了法西斯主义这个怪胎。正如影片中那个流淌着肉欲和多巴胺却无比清醒冷静的海中大脑一样,年轻的德意志迫不及待地使用新获得的无穷力量,苦苦思索着自己的未来。但当他意识到自己的局限和归宿后,却又无法像西欧先进国家那样坦然相对,一直为自负所掩盖的自卑让他陷入了无边的恐惧。大脑本是甘达星人科技的产物,一个柔软和温暖的存在,获得了主体意识后却热衷于掠夺甘达星人的皮肤、骨骼,变为包裹在自己身上的坚不可摧的铁甲,这同被启蒙主义武装起来的德意志反噬启蒙思想的发源地法国何其相似。
故事的结尾,海上的大脑在炫目的疯狂中自我毁灭了,但同大脑一样的来自甘达科技的其他怪胎还在,甘达星人同他们和解,其实也是同自己的过去和解。今天的德法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和平,也许启蒙思想本来就不该被用来撰写英雄诗和血泪史,能够以公平、开放的心看待自我和他者,看待同类和异类,看待过去与未来,才是它本来应在的位置。

甘达星人Gandahar(1987)

上映日期:1987-12-11(法国)片长:83分钟

主演:Pierre-Marie Escourrou Catherine Chevallier Georges Wilson 

导演:阿内·拉鲁 / 编剧:René Laloux/Jean-Pierre Andrevon/Raphael Cluzel/Isaac Asim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