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了一些电影主角的真实历史资料,欢迎斧正。

  
  


霍雷肖•纳尔逊(Horatio Nelson,1758年-1805年),18世纪后半叶至19世纪初英国海军上将,被誉为“英国皇家海军之魂”。世界著名海军统帅。



生平
• 1758年:生于英格兰诺福克,在10兄妹中排行第6;
• 9岁时:由在海军担任舰长的舅舅收养;
• 12岁时:在海军服役并登舰参加海战;
• 19岁时:通过考试取得中尉军衔;
• 1794年8月:在卡尔维战斗中失去右眼;
• 1797年:在圣克鲁斯战斗中失去右臂;
• 1797年:在圣维森特海战中俘获两艘敌舰;
• 1798年8月:率英国分舰队在阿布基尔海战中大胜法国舰队,因而被英王封为男爵;
• 1799年:被派往那不勒斯,在当地因残酷迫害法国战俘及意大利共和政体拥护者而声誉受损;
• 1801年:在波罗的海及哥本哈根作战时,任帕克上将所率分舰队任副司令,不久出任英吉利海峡分舰队司令;
• 1803年-1805年:任地中海分舰队司令;
• 1805年: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中中弹身亡。


评价
纳尔逊具有非凡的军事天才,是英国海军史上最先摈弃当时盛行的线式战术并开创海上机动战的将领之一,他在战术创新上以无人能与之匹敌而享有盛名。他英勇无畏,能征善战,每次作战都身先士卒,命令旗舰率先攻入敌阵,而且为了激励将士士气,经常在甲板上直接指挥作战,因此多次身受重伤,人送绰号「残疾将军」。
在特拉法尔加海战,他独创性地运用一些不同颜色和图形的信号旗沟通舰队之间的联系,现代海上通用的国际信号旗(亦称「万国旗」)即由此演变而来,成为了战胜法国舰队的重要因素。他的这个旗号为「英伦企盼着人人都恪尽其责!」(England expects that every man will do his duty),已成为英国人日常生活中所熟悉和惯用的习语。

这次海战胜利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重创法西联合舰队,而且粉碎了拿破仑占领英国的企图,结束了长期以来英法争夺海上霸权的斗争,确立了英国的海上霸主地位。正如后人所说:「一个特拉法尔加,一个莫斯科,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赶下了台。」他阵亡以后,英国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为他举行隆重的葬礼,遗体安葬在大教堂的墓穴中。
在英国及国外有多处纪念纳尔逊的纪念碑,包括伦敦中心特拉法加广场的纳尔逊纪念柱。



爱情成为他心中最大的痛

  1758年9月29日,纳尔逊出生于英国诺福克郡伯纳姆索埔镇。1771年1月,12岁的他作为一名海军军校生加入了英国皇家海军,开始了长 达35年的服役生涯。他勤奋好学,很快便掌握了很多海上技能,成为一名经验丰富而又能干的年轻军官。他比自己预定的目标提前一年通过了皇家海军上尉资格考核,并在1779年成为“欣琴布鲁克”号的舰长,晋升为海军上校,时年21岁。

  在英国皇家海军博物馆内保存有两幅纳尔逊的画像。第一幅完成于1781年,当时纳尔逊由于事务繁忙而体重大减,显得十分消瘦,但画像仍旧反映出他坚定的意志和锐利的目光,以及无比强烈的自信。

  第二幅画像完成于20年后,展示的是已经立下赫赫战功并名声大噪的纳尔逊。那时他刚刚失去右臂,加上早已失明的左眼,深为伤痛所困。但画像依 旧显示出纳尔逊那种不屈的顽强意志。不过,当时最让他困扰的是个人感情。已婚的他狂热地爱上汉米尔顿爵士的夫人艾玛•汉米尔顿。尽管两人都彼此深爱,但迫于道德约束,他们无法走到一起。这成为纳尔逊心中最大的痛楚,也显示出他具有和普通人一样的感情。

  勇敢让他失去右眼和右臂

  1797年2月14日的圣文森特角海战让纳尔逊一举成名。那天,英国海军地中海舰队的15艘战舰同西班牙舰队的27艘战舰在大西洋圣文森特角 遭遇,展开激战。战斗中,作为分队指挥官纳尔逊违抗了舰队司令的命令,脱离队形冲向西班牙舰队,拦住其去路。在炮击西班牙战舰后,他亲自率水手登上敌舰 展开肉搏。纳尔逊的行动对英国舰队取得圣文森特角海战的胜利起到了关键作用,他因此被晋升为海军少将,并荣获勋爵封号。

  同年7月,在英国海军进攻西班牙属加那利群岛的战斗中,纳尔逊再度率舰与敌舰进行接舷战,他和部下们用刀剑与敌人展开了搏斗。第一天战斗中, 多亏纳尔逊的副官用自己的身体为他挡了两剑,才使他安然无恙。但他在第二天的战斗中被一发流弹击中了右肘,导致右臂被截肢。而早在1794年围攻土伦的战 斗中,纳尔逊的右眼就已经被弹片打瞎了。加那利群岛海战不但再次证明了纳尔逊的勇敢和顽强,还体现出部下对于他的无比忠心——他们甘愿为纳尔逊献出自己的生命。

  1801年,在彻底瓦解俄国、瑞典和丹麦的反英同盟后,纳尔逊被册封为子爵。1803年5月,纳尔逊开始出任地中海舰队司令。

  海军上将死在狙击手枪下

  1805年10月19日,法国、西班牙联合舰队驶离西班牙加的斯港,企图通过直布罗陀海峡前往地中海,配合拿破仑在意大利的军事行动。得知消 息的纳尔逊早已指挥英国舰队守候在加的斯以西的特拉法尔加海域。10月21日拂晓,双方打响了著名的特拉法尔加海战。参战英国舰队有27艘战舰,法、西联 合舰队有33艘战舰。

  早上6时20分,纳尔逊下令“准备战斗”。法、西联合舰队司令维尔纳夫为便于己方能够随时撤入加的斯港,下令舰队180度转向。这不仅严重影 响士气,而且造成联合舰队的队形陷入混乱。趁此机会,纳尔逊下令发起进攻,他将舰队分为上风和下风两个纵队,分别由自己乘坐的旗舰“胜利”号和科林伍德乘 坐的“皇家君主”号担任先导舰。

  战斗开始后不久,科林伍德的“皇家君主”号率领的下风纵队突入联合舰队阵线,在重伤了法舰“圣安娜”号后陷入重围,情况危急。纳尔逊的“胜利 ”号立即从北面发起进攻,袭击联合舰队的中部,将其拦腰斩断。大约12时30分,“胜利”号转至联合舰队旗舰“布桑托尔”号后方,一阵齐射后摧毁了“布桑 托尔”号的火炮甲板。法舰“敬畏”号上前援救,同“胜利”号一起脱离了战线,其他英国战舰趁机冲入联合舰队阵线。

  法舰“敬畏”号船员接受过良好的步枪射击和登船作战训练,同“胜利”号进行了残酷的接舷战,在甲板上指挥作战的纳尔逊不幸被“敬畏”号上的狙 击手击中,身负重伤。但此时英国舰队已经将联合舰队分隔包围,胜败已成定局。“敬畏”号不久后投降。又经过两个多小时的血战后,下午4时30分,联合舰队 旗舰“布桑托尔”降下了指挥旗,联合舰队司令维尔纳夫正式投降。

  此时,躺在“胜利”号船舱内血流满地的纳尔逊已经奄奄一息,那颗击中他的子弹穿透了他的左肺,射入了脊椎。当得知自己赢得了这场伟大海战的胜 利时,他终于闭上了双眼。临终前,他要求剪下一缕自己的头发,和订婚戒指一起送给未婚妻艾玛。“胜利”号上所有火炮随即进行了一次齐射,以缅怀这位英国最 伟大的海军将领。

  尽管失去了纳尔逊这位领袖,但英国皇家海军却一代代地传承着“纳尔逊精神”。1811年3月13日,在里萨海战中,霍斯特上校率领一支4艘战 舰的英国分遣舰队被数量两倍于己的法国、意大利联合舰队包围。危急关头,霍斯特在旗舰上打出旗语“记住纳尔逊”,让英舰士气大振,一鼓作气打垮了联合舰 队。



欧洲的梦中情人——汉密尔顿夫人


  汉密尔顿夫人曾有“英伦第一美女”之称,然而在英国历史上,在公众眼中,她却是一个声名狼籍的女人。成为汉密尔顿夫人前,曾几度易手,是名动那不勒斯的交际花,全欧洲人的梦中情人,更作为“纳尔逊将军的情妇”名留青史。
  汉密尔顿夫人原 名爱玛.里昂,1761年出生于柴郡,父亲是铁匠,母亲是女佣。12岁时,她和母亲来到伦敦谋生。爱玛做过小保姆,卖过水果,当剧院里跑过龙套,成为了一 个军官的情人。不久,军官欠下大笔债务,眼看就要破产,一个朋友替他还了钱,作为交换条件,爱玛被这个名叫哈里的男人带回了家。17岁时,爱玛生下一个女 孩,婴儿交给爱玛的祖母抚养。
  她早年的经历还有很多版本,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明媚动人的爱玛在那时已小有名气,她结识了贵族青年查尔 斯.葛瑞维尔,他一见她便惊为天人。很快,哈里也陷入财务危机,爱玛身无分文返回伦敦,投入了葛瑞维尔的怀抱。葛瑞维尔一心要把她打造成上流社会的淑女, 让她改名爱玛.哈特,并把她介绍给画家罗姆尼.乔治。罗姆尼为她画了很多肖像,它们是那么纯洁优美,令人无法相信画中人竟是伦敦底层风尘中走出的女子。葛 瑞维尔的叔父,英国驻那不勒斯大使威廉.汉密尔顿爵士也被她惊人的美丽深深打动,60余岁的鳏夫爱上了侄儿的情人。
  无忧无虑的日子不能长久。葛瑞维尔决定娶一个爱丁堡的富家女为妻,于是鼓动爱玛陪伴他叔父一起回那不勒 斯,爱玛原以为只是去渡假,却不知叔侄二人背着她已经达成了协议。爱玛到了那不勒斯后频频给情人写信,可是始终没有回音。渐渐她觉察到葛瑞维尔的用心,伤 心欲绝的女人在信里写道——
“我跟您生活了整整五年,可是您竟把我送到陌生人这里来。一丝希望也没有了。我本来想,您也许会来看我的,后 来人们告诉我,说我应该跟威廉爵士生活在一起。不!我对他是尊重的,可是不能,永远不能!他跟您一样,过一些时候会把我送回英国去。到那个时候我该怎么 办?我会怎样?请原谅我,我心事重重。我可以告诉您,只要每周给我一个基尼并且和您一起,我就心满意足了。”
  情人既已绝情,爱玛也只能默默接受了再次转手的命运。
  在那不勒斯,活泼艳丽的爱玛成了交际明星。她能讲一口流利的法语和意大利语,尤其喜欢在聚会上进行“才艺展 示”,围着纱巾披肩摆出种种pose,活灵活现地模仿希腊神话中的人物,逗得来宾乐不可支,她还能歌善舞,整个王国都为她疯狂。人人都想结交她,那不勒斯 国王急于一睹传闻中那倾国倾城的容颜,王后和首相也都爱慕她。她的穿着打扮成为时尚,她的艳名传遍大街小巷,风头之劲一时无两。
  1791年,她与汉密尔顿结婚,那年她30岁。在蜜月旅行时,他们经过巴黎,这时法国国王路易十六和王后 玛丽已成为阶下囚。玛丽是那不勒斯王后的妹妹,出于对后者的义气,爱玛决心营救法国王后,她积极奔走,秘密为他们传递消息。回到那不勒斯后,她认识了英国 著名海军将领霍雷萧.纳尔逊。
  1793年,纳尔逊奉命来到那不勒斯寻求支援,共同对付如火如荼的法国大革命。身为大使夫人,爱玛盛情招待了他。那不勒斯王室在英法两国之间摇摆不定,而意大利的港口对皇家海军至关重要。爱玛身不由己卷入政治漩涡,她竭力劝说王室与英国保持同盟。
1798年,法国进军罗马,那不勒斯君主制岌岌可危,阔别5年的纳尔逊将军来了,他率海军在尼罗河战役中一举打败法国舰队,自己也负了伤。爱玛悉心照料他,并为他举办了盛大的庆功宴,欢呼的标语贴满了每一个角落。
  爱玛已经开始发胖,曼妙的身材有些走形,可是她仍旧美丽性感,浑身散发着芳香馥郁的女性魅力。纳尔逊深深地为她着迷,甚至写信回家向妻子诉说他对汉密尔顿夫人的仰慕之情。因为常年征战,纳尔逊失去了右眼和一条手臂,身体状态每况愈下,可这丝毫无损于他的英雄气概。
  她已过了鲜嫩欲滴的妙龄,他也并非年富力强,可是二人心心相印。爱玛出身低下,她只是丈夫是上流社会的一只 宠物,一个小玩意儿,人们拿她逗乐开心,多年来,没有人真正关心她爱护她。纳尔逊平民出身,付出了极大的努力才树立起当时地位,军中的贵族在战场上无法超 越他,更加妒恨他。两颗孤独的心依偎在一起互相取暖,狂热的爱情在两人之间熊熊燃起。
  战争还在继续。拿破仑大军势如破竹攻占了那不勒斯,在纳尔逊的帮助下,国王和王后逃亡到西西里的巴勒莫, 汉密尔顿夫妇则返回英国。几个月后,爱玛生下了她与纳尔逊的女儿霍雷西娅。纳尔逊异常欣喜,他公然离开妻子,置了一个小农庄与爱玛同居。汉密尔顿爵士则与 爱玛的母亲同住在伦敦。当事人都默认了这种不名誉的关系,保守的英国社会却不能接受。与出身卑微声名放浪的爱玛同居无疑是一件丑闻,令纳尔逊的家人朋友反 感到极点,他们再三逼迫他与妻子复合,政敌们则大喜过望,趁机大肆攻击。
  1803年,威廉.汉密尔顿去世了,他把所有财产留给了侄子,爱玛的朋友们为她争取到了一点养老金。大手 大脚惯了的爱玛入不敷出,必须完全依靠纳尔逊生活。这时,英法战事吃紧,拿破仑组织庞大的舰队准备渡海征服不列颠,纳尔逊正在地中海舰队司令的任上。爱玛 给昔日好友那不勒斯王后写信求助,可是发出去的信件如石沉大海。
  1805年,纳尔逊率领的皇家舰队和拿破仑的法西联合舰队在特拉法尔加角附近展开大战。临战前他匆匆给爱玛写了一封信,称她是“亲爱的最爱的爱玛”,“我爱若生命的人儿”。这封信后来被他的家人宣布为伪造品。
  这是决定英国命运的一战。法西舰队在数量上占绝对优势,为了鼓舞士气,纳尔逊在旗舰“胜利号”上升起了那条 令后世子孙肃然起敬的旗语——“英国相信每个人都会尽职尽责!”纳尔逊尽到了自己的职责,在枪林弹雨中他始终甲胄鲜明站在甲板上指挥,然而敌舰“勇猛号” 桅杆上的一个狙击手发射的铅弹击中了他,他支撑到确定皇家海军的胜利不可动摇的那一刻,才瞑目辞世。
  此战重创了法西联合舰队,粉碎了拿破仑占领英国的野心,“一个特拉法加尔,一个莫斯科,把不可一世的拿破仑赶下了台”。纳尔逊成为民族英雄,英国在圣保罗大教堂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葬礼。
  英雄必须是一个完人,人们背叛了他的遗言——“我将爱玛.汉密尔顿夫人托付给我的国王和国家。希望她能得到和她的头衔相适应的待遇。”爱玛清楚自己的结局,她只是感叹:“我的纳尔逊真是个孩子!”
  爱玛被彻底地抛弃了。纳尔逊家族甚至不让她出席情人的葬礼。年老色衰的她终日酗酒,仅有的生活费很快挥霍一 空,从此在贫困潦倒中挣扎度日,还因欠债两次入狱。为躲避债主,爱玛带着女儿霍雷西娅远走法国,她的身体状况已经很坏,只有霍雷西娅照顾着她。而霍雷西娅 一生都否认爱玛是她的生母,只承认她是监护人。1815年爱玛在加来孤苦地死去。

http://www.xici.net/b157506/d52388552.htm

汉密尔顿夫人That Hamilton Woman(1941)

又名:忠魂鹃血离恨天

上映日期:1941-04-30(美国)片长:128分钟

主演:费雯·丽 劳伦斯·奥利弗 阿兰·莫布雷 萨拉·奥尔古德 格拉黛丝·库珀 

导演:亚历山大·柯达 / 编剧:Walter Reisch/R.C. Sherrif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