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废幕
公众号:抛开书本
你们还记得这个曾经风靡万千少女,熟女的世界偶像吗?
你们还记得那些年在海海银幕中或怪诞奇诡,或孤绝至善,或风姿绰约的角色吗?
但现在,对于他,更多的人记得的,其实是这样的印象——



说来也奇怪,这样的设定,对于他来讲,虽然令人唏嘘,但似乎并不让人意外。魅力十足的浪子,浊世独清的内心,不擅应对人际与伦理。一个绝世尤物,哪怕结了婚,到头来也会离婚。
男的是浪子,女的是 bitch。婚姻对他们来说,一拍两散,好像是约定俗成的结局。但是,前几日看到的一则新闻,却让我对这段关系有了新的感受。当然不是这样的剧情反转:
而是久违的她:
仗义执言......这才是真爱......有太多的言词被放在薇诺娜·瑞德身上,而最打动我的,则是 那种在回望一段苍然远去的关系时,温柔而慈悲的情感。
我现在正痴痴幻想着德普和瑞德,那些幸福的时光。



但正如托尔斯泰在《安娜·卡列尼娜》里讲的,幸福的家庭总是相似的,而不幸福的家庭, 则各有各的不幸福。
往往就是这个不幸福,是被安放在许多家庭身上的宿命。他们也许不是那些真正的不幸之人, 而是在通往幸福之路上,屡屡受挫。
这或许就是婚姻总是被称为爱情的坟墓的原因——明明很幸福的一对璧人,在婚姻的路上走 得久了,渐渐变得不幸福。
可是,婚姻真的这么可怕吗?竟然这么可怕,人类为什么一次又一次地,前赴后继地踏出这 一步呢?
恰好,婚姻这个人类讲述了无数次,却又总是讲不完的话题,去年又被拉上台面讲了一次:
《婚姻故事》
第 92 届奥斯卡金像奖早已在一个多月前便尘埃落定。相信这部获得 6 项奥斯卡重磅提名的 电影《婚姻故事》,很多人也都已经看过了。
不过,颁奖礼四个小时就结束了,婚姻的故事,却仍在人间继续。
有些话虽然没赶上趟儿,但仍旧还是要说的。



第一句话,《婚姻故事》讲了什么?
查理(亚当·德赖弗 饰)是一名在纽约戏剧界稳扎稳打的戏剧导演。他白手起家,内心坚定, 想法明确,生活条理,但是脾气不好。
妮可(斯嘉丽·约翰逊饰)是自幼生长在洛杉矶的女演员,她曾经有过声名鹊起的时刻,但 是遇见查理之后,就追随查理,来到了纽约,并成为了查理戏剧的御用女主角。
查理与妮可是相爱的。影片开头用了长达 8 分钟的蒙太奇段落,交代查理与妮可如何理解 对方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在我看来,这就是他们如何相爱的证据。
妮可懂得聆听。送礼物总会给人带来惊喜。她擅长处理生活中各种琐碎而棘手的问题。她是 个好母亲,也是个好玩伴。
查理从不会轻易受别人影响。对于生活,他有自己的一套应对方案。他颇具才华。在生活上, 总是显得整洁而有条理。他总是能够冷静接受妮可的所有情绪。
他们的家庭,是这样幸福而融洽。
可是,在影片进行到第 8 分钟的时候,这样的幸福时光戛然而止。查理与妮可坐在了离婚调解室。
原来这才是正片的开始。片名“婚姻故事”,其实讲的是一段离婚的过程。曾经如此相爱的两个人,离婚竟然是摆在他们面前的唯一选择吗? 至少查理不这么想。
两人开始办理离婚之后,查理首先关注的,并不是相关流程怎样依次办妥,而是继续埋头扎 进正稳步向前的戏剧事业当中。他获得了麦克阿瑟奖,他带领剧团,正一步步靠近百老汇的 舞台。
哪怕在得知妮可居然找了离婚律师和自己打官司时,他的第一反应,也并不是去掌握诉讼主 动权,这点,在他拒绝委托不择手段,而选择中庸平和的离婚律师类型上,就能明显看出。
最初的查理,仍旧认为,婚,并不是非离不可。

而妮可,则与查理相反。
妮可的角色动机,就是奔着离婚去的。
虽然她也希望一切简单而和平地收场。但在同事的建议下,她还是聘请了律政女强人诺拉(劳拉·邓恩 饰)作为自己的离婚律师。
诺拉的手腕强硬,直接击中了查理的弱点——

他们的孩子亨利。
关于财产分割,夫妻二人的态度同样淡泊。



但关于孩子的抚养权,却轻松激起了二人的争端,并且,愈演愈烈。
在诺拉的咄咄逼人之下,查理甚至辞退了秉持中庸打法的老律师,而选择聘请之前所拒绝的 强硬派律师(雷·利奥塔 饰)。雷·利奥塔此前最知名的角色,是马丁·斯科塞斯的黑帮片 《好家伙》里的男主角。选角如此,实在有趣。
就是在这样你追我赶的诉讼斗法中,本来极为私人的婚姻关系,被活生生暴露在审判席上。双方代表律师极尽巧舌之力,互揭其短。查理与妮可,在对方眼中,似乎也变得面目可憎。
影片开场 8 分钟的甜蜜细节,本来是他们相爱的证据。在此刻的他们看来,或许是他们分 离的因素。
如果说法庭上的辩论,还是借由律师之口,让二人的关系显得尴尬而无措。
那么之后二人在公寓里的吵架戏,则真正显露了一段关系处于破败当中的丑态与扭曲。他们吵得面红耳赤,也吵得撕心裂肺。
老司机和寡姐,在这场戏中针锋相对,不相伯仲。



此番奥斯卡帝后提名,评委也定然将这场戏纳入了他们的法眼。毕竟奥斯卡广大评委构成, 还是以演员为主。如此酣畅淋漓的一场戏,演员应该都想演吧。
婚姻关系,在司法程序的凝视中,显得不堪一击。



影片很明显将面对婚姻的司法制度摆在一定程度上的负面位置。但司法,也在另一层面解决 了婚姻关系中一些模糊不清的问题。这既是导演的骑墙之处,也是美国人对司法制度的爱恨 交织吧。
不过,对于司法制度的批判,并不是影片的主题。影片中那些真实,细腻,幽默而悲伤的生活细节,才是影片真正的出彩所在。这些细节,来自于谁呢?
这里谈到第二句话,《婚姻故事》由谁来讲?
《婚姻故事》是美国白人男导演诺亚·鲍姆巴赫自编自导的第11部剧情长片。影片的整体构思,直接取材于鲍姆巴赫和前妻詹妮弗·杰森·李的婚姻经历。
我相信那些在诉讼流程中所流露出来的焦躁情绪。



进行离婚咨询的回避与决绝。



面对法庭派来的关于抚养权判定的评估员时所表现出的无所适从。
以上,都来自于鲍姆巴赫在那段婚姻关系中所切身感受到的真实情绪。查理坐在评估员面前表演小刀绝技,却意外划伤手臂,当时强作镇定,事后却慌忙包扎。
诸如此类的细节,切实可感。



另外,鲍姆巴赫生长于纽约,出身在知识分子家庭,自小耳濡目染,全是美国中产阶级的一 整套价值观。思其所思,为其所为。他一路走过来,身边充斥着各类文艺作者与知识分子。
所以,他的作品也往往选择这个圈子的人作为主角,比如《鱿鱼与鲸》里的作家家庭。
《弗兰西丝·哈》里的舞蹈追梦者。



《迈耶罗维茨的故事》里的家庭成员,皆由艺术家,音乐家等职业构成。
《婚姻故事》也不例外,查理是纽约戏剧导演,妮可是洛杉矶女演员。
想要讲述令人信服的故事,那就从你身边的故事讲起。



这仿佛是一个写作铁律。鲍姆巴赫也运用得很奏效。起码至今为止,鲍姆巴赫所讲述的故事, 从来没有超出过他自己的生活圈子。
着实,鲍姆巴赫作品中的情节与人物,让观众觉得,那个圈子的人和事,似乎就是那个样子。
但另一方面,也不得不说,这是一种视角的窄化。而当人一旦沉浸在一种叙述状态中,同样范围内的目光,或许也会被遮挡。
就拿《婚姻故事》来讲。虽然最终的收场,来自于一种双方的无奈与遗憾,并不把婚姻当中的某一方,当作杀死爱情的凶手。但是,它终究是从男性的口中讲述的,而鲍姆巴赫,在努力维持男女主角双方的平衡关系中,显然还是有所偏颇。
我们先来问问,查理与妮可,为什么不再相爱?或者说,他们的爱,为什么逐渐消失了?
这是妮可在面对诺拉大吐苦水时所说的话。



很显然,正因为妮可在这段婚姻关系中是弱势的,所以她决然地选择离婚。查理说妮可是个懂得聆听的人。由此证明妮可总是被动的。
妮可从洛杉矶跟随查理到纽约,成为后者的御用女主角。但妮可不想止步于此。她想找机会做导演,查理总是说下一次,再下一次。
妮可在洛杉矶接演了了电视剧试播集,她想要询问查理的意见。正在看着电视的查理,漫不经心地说没有什么意见,因为自己从不看电视。
此时,你会觉得查理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这似乎很符合查理的人设,一个戏剧导演在面对电视媒介所表现的,习以为常的傲慢。
就像查理从纽约来到洛杉矶,总在嫌弃洛杉矶的空间太大一样。傲慢的纽约人,总在嫌弃物质而俗气的洛杉矶。
但他傲慢的对象,也包括他的爱人。



可这也是一如既往的查理。同样一种傲慢,在以前的妮可看来,就是一种坚定。不轻易为外 界所动。
看到了吧。这就是问题所在。



同样还是那个人,在面对外界事物时所作出的同样反应。在另一个人看来,因为时间与心境 的不同,倒呈现出两种面貌与感受。
这就像妮可最初对诺拉说的那样,在她和查理之间,有些问题,其实一早就存在,可是由于他们彼此相爱,也从一早,被索性忽略了。
但随着岁月变迁,问题便渐渐浮出了水面。



在傲慢的查理面前,妮可永远是追随的那个人,永远是倾听的那个人。而妮可想要说的话, 想要做的事。在查理看来,兴许一直是可以拖延,甚至是根本不重要的。
终于,妮可想要摆脱这种不平等。

鲍姆巴赫当然看到了妮可的弱势。



但是他有没有真正的站在妮可的角度,严谨地反思这种不平等,我觉得是存疑的。看看查理是怎样做的? 由始自终,查理总是在被动接招。为了处理离婚诉讼,他搞乱了自己的生活。他用心准备,却换来和儿子在万圣节的时候,跑到街头闲逛。
诚然,在这场离婚中,查理也受了伤。但是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这段婚姻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最终,他在酒吧的独唱,却满是一个受过大大情伤的痴情人设。
那场戏动人吗?动人
但这是一种大男子主义视角下的动人。
所以,《婚姻故事》还是男人的故事多一点。女性总在某种程度上被忽略了。哪怕影片中最为出彩的配角——诺拉,也是站在男权视角下的强悍。
劳拉·邓恩凭借这个角色拿到了第 92 届奥斯卡最佳女配角,这也是喜提 6 项奥斯卡提名的 《婚姻故事》所斩获的唯一一个奖项。
很多人说鲍姆巴赫仿佛另一个伍迪·艾伦,台词密集而幽默,纽约知识分子做派。去看看伍迪·艾伦作品中的那些人间男女吧。你就会说,鲍姆巴赫确实不是伍迪·艾伦。
第三句话,《婚姻故事》没讲什么?
很明显,中间有个细节,在这段愈发令人窒息的婚姻中,促使妮可离婚的最后一个理由,就是她发现查理出轨了。
而这件事,全片完全没有更进一步地探讨。这也许是来自导演性别上的障目。还有另一个细节,当查理与妮可在法庭上对峙的时候,法官有提到一句话。
这句话,揭示了导演另一个障目——阶层上的障目。导演的身份,以及主角的身份,都意味着他们的婚姻故事,不是辐射最为广泛的。离婚程序繁琐,公共司法倾轧私密关系。这自然是对每一对夫妻来讲都十分难熬的事情。
但是更多人,可能连这一步都走不到。他们没有资本去聘请高明的离婚律师,他们没有经济 实力像查理这样,可以转念间从纽约搬来洛杉矶,随便租个公寓,每周来回纽约与洛杉矶打官司。
有时候,他们只能坐在一旁,默默看着这些中产精英的离婚故事,而回去之后,面对自己一 团乱麻的生活,满腹牢骚,或无力嗟叹。
最后一句话,《婚姻故事》里的他们最终离婚了,但爱情消失了吗?
查理的话可能会提供一些寻获答案的角度。



他们仍旧相爱,但不会是以原来的方式。

在双方进行庭外调解之时,妮可依然记得为查理点餐。



听到查理获得麦克阿瑟奖的时候,妮可依然为他激动。



那个夜晚,他们一起推门的动作,依然那样充满默契,彼此相知。
最终念信的段落,虽然稍显刻意,但通过老司机的表演,也实在呈现出影片的一大泪点。
他们因相爱而结合,随着日子的逐渐消磨,他们在相爱的契约中变得手足无措,有时候,甜蜜轻松变作敌意。
可是,当真正分离之后,转头回望,那些焦灼的岁月,或许会变为美好的回忆。他们拣选值得留恋的喜悦与温暖,嘲笑浑身是血的愤怒与挣扎。
人生某个阶段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们放弃了。但是他们在其中,度过了一段难以忘怀的美好时光。
影片最后,又一个万圣节,查理与妮可再次碰面。他们互诉近况,很难说他们是彻底释怀了。可那种轻松与自然,就像是两个久违的亲人或旧友。
他们的婚姻故事,是他们离婚的故事,可也是他们的爱情故事。

他们并不是不再相爱。而是后来的他们,有另一种相处之道。

那种情感,或许比爱情,稍稍复杂一点。

婚姻与爱情,究竟是什么关系?我不知道。

但我觉得,至少不是爱情的坟墓。



添加paokaishubenxbb加入全国影迷群

婚姻故事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