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开篇引言摘自Isaiah书65章1,或者是罗马书第10章20。 "没有寻找我的,我让他们遇见,没有访问我的我向他们显现"。
这是打开这部电影的钥匙。
这部电影要结合托那多雷的电影"西西里美丽传说" 一起思考二战后通敌分子的问题。
莫尼卡贝鲁齐在西西里岛美丽传说中的角色和英格丽褒曼在火山边缘的爱情中的角色完全一致。罗西里尼的电影早于托那多雷的电影50年。
贝鲁齐被家乡人民算后帐,而英格丽褒曼逃进难民营隐姓埋名。为了逃避难民营身份审查,找了意大利大兵洗白身份去了荒岛。
这段前史褒曼只告诉了神父。除了倒霉的德国军官之外,褒曼在电影中隐晦地诱惑了三个男人,意大利大兵安多尼欧,神父和灯塔守夜人。如果委身于德国军官有可能出于胁迫,下嫁穷小子出于逃避审查,那么后两者全是褒曼为了达到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既然褒曼这么会利用男人,那么和德国军官的露水姻缘很可能也是相互利用。
不像贝鲁齐那么妖艳那么遭人恨,褒曼知性女性形象很容易给人她是无辜,被迫的感觉,甚至现在眼光看,这还是女性自主意识觉醒的角色。
所以这是探讨一个有原罪的女人如何逃避惩罚之后,该如何自处的故事。豆瓣的绝大多数评论忽略了褒曼通敌妇女的身份。
1950年的电影反思通敌分子的赎罪问题,只有是左派知识分子才会有的气质。
西西里美丽传说完全给贝鲁齐洗白,而罗西里尼却是在批判这些通敌分子。罗西里尼的着力点在通敌分子的基本特性,实用主义者。他们如果再次遭遇困境后还会故计重施。
电影中火山爆发的场景又还原了Isaiah书65章5的文字,主说"这些人是我鼻中的烟,是整天烧着的火。"
褒曼在荒岛中的状态其实也是隐约地还原了在德占时期的状态: 无法融入环境就只好不择手段逃离。
理解这点,才明白电影最后场景褒曼在火山之巅呼唤上帝,即使得到上天回应也无法走出困境的场面。
所以说在这个角度看,罗西里尼的这部电影比托那多雷的西西里美丽传说要更加深刻,更加引发思考。
至于围猎金枪鱼和火山喷发的场景有点像人类学意义的影像。1950年西西里渔民出海捕鱼还划桨呢,怪不得鱼货收入不够分。
这些让我联想起苏联导演普多夫金1929年的电影亚洲风暴,也是电影中加入人类学意义的影像。这可能就是那个时代电影所能捕捉的奇观吧。
不想谈英格丽褒曼在罗西里尼镜头下如何美艳,这个角色让英格丽褒曼演其实观众光看颜值没深入思考罗西里尼要表达的内容。可惜了。


火山边缘之恋Stromboli(1950)

又名:荒岛怨侣 / 斯特隆波里岛

上映日期:1950-02-15(美国)片长:107分钟

主演:英格丽·褒曼 马里奥·维塔莱 伦佐·切萨纳 Mario Sponzo Gaetano Famularo Angelo Molino Roberto Onorati 

导演:罗伯托·罗西里尼 / 编剧:Roberto Rossellini/Art Coh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