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7-11-08

老北京的叙说:80年代的北京

我对北京这个城市是很有感情的,虽然我在这没有一平米房产,也还没落下户口,只是个外来进京务工人员,每到重大节假日都要给属地派出所和单位报告一下,但国家的归国家,国王的归国王,我对这座几千年历史的古城一点意见都没有,并且发自内心喜爱。

我是特别喜爱北京的这些胡同的,前段时间来北京读研的朋友问我,北京到底哪好玩?什么故宫长城天安门我不反对,但我就指了一条,二环内大小胡同你就转吧,南锣鼓巷就算了,去看看东四头条到东四十四条、东单往北史家胡同内务部街礼士胡同、后海南沿大小金丝大小翔凤、交道口往北府学胡同方家胡同成贤街、以杨梅竹斜街为首的大栅栏两侧胡同,且转着吧!

要我说,北京的胡同真真是条条都好,不是说非得是游人如炽才算是游玩的去处,我一直抱持着人多肯定没好事这种心态活在这世道,所以逛胡同也是一样的心理,你不去看看老北京真实的生活状态,拿着咖啡和鸡尾酒,吃着所谓老北京特产,靠意淫去想象自己以及周遭的环境,那真是再假惺惺不过了。

从胡同里穿过去,那两边的古树就足以让人心旷神怡了,暂不说大杂院的居住环境,就那么从胡同里走一走,你总能听到各式京话,你要是礼貌客气点,人家也不跟你认生,就算不认识你也能互相聊上几句,最近菜便宜菜贵了,最近这猫都是谁给喂的,老街坊就那么聚成一堆在那坐着侃大山,你一块聊聊没人拿你当外人,但是这时候你要是好奇的瞧着人家,还咔嚓咔嚓拍照,人准保回你一句“你丫干嘛的”。在老胡同里头,跟游客似的到地方拍照下车撒尿上车睡觉,那就纯属不尊敬了,在北京还是要认北京的规矩。

前段时间恶补了一下冯小刚和葛优,几乎一溜够一部不差都看了,小时候对这些导演没概念,还挺不喜欢冯小刚的,也不明白葛优有什么好玩的,但我现在知道也是北京人的姜文有句话什么意思了,“我只能说你没看到,不能说你没看懂”。

现在来看,我是特别怀念那段自由的岁月的,那时候电影还能那么拍,1988年葛优、梁天、张国立主演的《顽主》放到现在也是极好的电影,可惜现在导向都变了,我特别喜欢这些电影里透着的一股亲切劲,就像是隔壁家二叔跟你讲了一个他们家混小子的故事,要我说,这种气氛其实是一以贯之的,从北京这座城市所继承来的,单听着那嘴贫的,你都不好意思不乐,一乐了,人的那些绷着的东西也就都被消解了。

的确,北京人好骂人,但是这种京骂和那股子劲就是北京人的特质,多去和老北京人交朋友,听听他们的说法和故事,才能理解这其中的那种精神,我姐姐在北京生活十年了,她现在偶尔也会把傻逼挂在嘴边,但是她说的也非常对,傻逼在北京根本不算骂人。等朋友等急了,你会问一句傻逼你干嘛呢?你想找人出来吃饭了,你会问一句傻逼你不是说好要请我吃饭的啊?这种话多了去了,听不明白就是真骂,听明白了知道这是真爱。

我没经历过80年代的北京,从我来到北京起,北京就已经基本是现在这样了,但我其实也和那些老北京一样,挺看不上现在这些高楼大厦的,要说1949年以后的建筑,恐怕也就是四部一会大楼、北京火车站能招人喜欢点,看看现在长安街两边那些建筑,你敢说这是一个千年古都吗?

毕业于武大建筑系的张大水(就是武汉大水的店的老板)之前大概说过这么一句话:我们现在的建筑观念都错了,把一些东西相比较而言都修的太高了,你看完了几十层楼高的大厦,你再去看天安门,那不就跟看二层平房似的吗?哪还有敬畏感?

我想是这样的,我们不是不能有高楼大厦,而是能否不要在中心城区这样做,能否不要过分西化了、异化了这座城市,你不能指望北京既是华盛顿又是纽约。日本京都没有遭到原子弹袭击是美国想保护京都的建筑,蒋介石没有轰炸北京也是想保留住这座城市的风貌,结果呢,现在恐怕除了中心区的故宫,哪都不招人心疼了吧。千城一面,所有的城市都会失去风味。

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号:识字工(ID:shizing)

老北京的叙说(1984)

上映日期:1984片长:67分钟

主演:田春奎 

导演:应小英 / 编剧:应小英

老北京的叙说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