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5-04-24

梁从诫:是燕儿,在梁间呢喃


       他出生时,母亲曾为他写过一首诗。那首诗后来流传很广,叫《你是人间四月天》,诗有一句话说:“你是一树一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
  他叫“梁从诫”,是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儿子,但却绝不仅仅是他们的儿子。
  纪录片《梁从诫》的第一组镜头,是葱郁树木映出的亲切山峦、阳光通透的林荫小道和泥土上躺着的一串静默的松果,画面宁静温暖到沁人心脾。“啾啾”的鸟鸣声中,一个老头儿的声音响起来:“如果有一天,我们也要去‘被告别’的时候,我们愿意用我们自己选的那个哀乐……”旁边的老伴儿打开CD机,他便像一个小孩儿似的满足地笑:“听,多好的哀乐。”
  就是这个可爱的老头儿,有着和他父辈如出一辙的责任和担当,更有着超越他父辈的思维和眼光。他的名字鲜为人知,被说起时也大多跟他声名显赫的祖父、风华绝代的父母相联系。我听过他的故事,我想把它讲给更多的人。
  梁先生家里挂着一张照片,照片上是一扇半推开的门,阳光从外面透过来,没能穿透全部黑暗,却给人无限希望。这是《知识分子》杂志曾经的封面,寓意着“启蒙”。我想,从某种意义上讲,梁家三代人都是为“启蒙”的事业奉献了自己的人生,这就是一种春风和种子的信仰啊。
  生于1932年的梁从诫,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童年时经历战争,青年时遭遇文革,老年时选择“为无告的大自然请命”。他建立了中国第一家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成为中国环保界的先驱。
  1993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40多个北京市民聚集在城郊的明代古塔下,席地而坐。61岁的梁先生站在大家面前,讲了中国环境面临的问题,这便是“旨在面向大众的环保的开端”。时隔22年,大大小小的环保组织已遍布朝堂草野,尽管仍然生存艰难、脚步蹒跚,但它们的存在本身便已是一种成就和希望。现在看来不得不说,正是他当时的“多管闲事”让中国的环保公益迈出了宝贵的第一步,让中国的环保NGO领域不再是一片遭世界耻笑的空白。
  梁从诫是一个“失败英雄”,他自己也知道环保里面的事失败的居多,就算有胜利,很多也是表面的胜利。他只是屡战屡败又屡败屡战,终究是保存了内心深处的天真和庄严。他原本不必这么失败,他原本可以不揽这个英名。他是文人,没有做英雄的梦想,没有妄图青史留名的抱负;他是学者,没有政治家复杂的头脑,没有领袖的雄心。他是个孩子,有着对山川河流最朴素的情感,有着对日月星辰最赤诚的依赖。他让我想起了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这个白胡子爷爷说:“要温柔敦厚,不要忘记我们是宇宙的子孙……”
  “我们虽然知道命运最后的归宿,但不等于我们今天就可以不做努力。”“我们不忍,我们忍不住。我们心有不忍,就要表达,我们忍不住,就要做点什么。”话语呀,仍旧掷地有声,可斯人已去。他没有墓碑,后人只用一块放在地上的石头,写了“自然之友”和他的名字,他长久地住在那片树林里了。
  年轻的工作人员说,以前梁先生收到一些解决不了的环境投诉案件,怕影响大家情绪,看完自己就偷偷藏起来。“他总是在鼓励我们,可谁鼓励过他呢?”最后的几年他老年痴呆,什么都不记得了,只是每天跟老伴散步还会不自觉地走到自然之友办公室,看看大家。他已经不认识这些人了,却还是每走两步就回头看一眼,遇见谁都说是自然之友的会员。因为做环保,他一直被人当成“傻子”,却从没人想到,他会真的痴呆。这个幽默的、爱开玩笑的、给大家带来无数快乐的老顽童在独自承受了许多难言的无奈和沉重后,让上天为他选择了疾病的方式忘掉所有的无能为力,继续坚持着一个绿色的信仰,一副赤白干净的骨头。
  他曾经独自一人站在时代的前端大声疾呼,台下是一片死寂的沉默,没有掌声,也没有答案。他好像总在自言自语,他说话总是不合时宜,他有着知识分子的典型性格,如果不是环保,他会是一个更优秀的历史学家吧?可季羡林说,宁可丢一个历史学家,也要多一个自然之友。
  他是自然之友,是自然之子,还是燕儿,在梁间呢喃。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飘雪。若无心中烦恼事,便是人生好时节。查着日历,不经意间,谷雨竟已过了。这个学期也过去了一半了。随着气温的上升,小编最近上课也是昏昏欲睡了呢。韶华易逝,我们还是好好珍惜才是呀!

梁从诫(2012)

上映日期:2012-09-10(中国大陆)片长:47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史嘉年 / 王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