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在微博上看到关于介绍纪录片《美丽中国》,有点兴趣。于是点进去看了一会儿,感觉非常不错。纪录片中,秀丽壮美的自然与独特的人文交融其中,将一幅幅不曾了解的美丽的风景展示在眼前,将动物与自然的故事娓娓道来,让人对祖国的广袤且秀丽而赞叹。

《美丽中国》纪录片在赞叹祖国的大好河山的美丽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警惕人类发展扩张对自然的侵袭与威胁。然而也时不时透露出对传统的消逝而惋惜。第一集讲到了云南的梯田。纪录片对那种美如画的梯田赞叹不已,并把这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典范。可是看到这却并不认同。来自农村的人应该知道,每年辛苦的劳作,并不是喜欢劳作,喜欢与自然相处,而是为了生计,而且产出很低,特别是在中国这种人多地少的情况来说。而梯田是中国在农业文明时面对人口迅速增长的辛酸史。梯田纵然是人们征服自然的伟大成果,但是,如今是工业文明时期了,在工业文明的时代颂扬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苦劳作的所谓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着实令人费解。在纪录片第四集《塞外篇》,在东北,纪录片讲到牧养的麋鹿的人们越来越少,大部分人都搬迁到城市,现在只剩下40个人牧养麋鹿,与20只东北虎同一个数量级的时候,无不透露着惋惜。但是搬迁到城市里有何不可?每天在山里风里来雨里去的,还又冷兮兮的物质又贫乏的地方放牧,为什么不能去城市里追求着物质更丰富的生活呢?一定传统的才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典范?

纪录片第四集讲到东北有一个民族赫哲族几百年依然还在过着渔猎生活,他们每年都会在冰层下下网捕捞以保证收入。可是也透露了那里的渔业资源的越来越匮乏,捕捞到的鱼群也不似往年那么多了。似乎也是在探讨人类对自然的威胁。这也是人类对自然的侵袭。但是这不是传统么?是的,这也是传统,但似乎看上去与自然不那么好。这好像只是渔业上对自然不怎么友好。然而农业与自然相处的同样也不是一直那么美妙。举个例子,曾经的鄱阳湖有很多围垦的农田,造成鄱阳湖面积大幅缩减,致使鄱阳湖生态环境急剧下降,而且导致洪涝灾害频发。后来,国家开始重视鄱阳湖的生态环境才开始退耕还林。在当初的小学课本上还有关于鄱阳湖的退耕还林的文章。看来人与自然不能总是和谐共处。

而什么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人为什么要与自然和谐相处呢?古生物猛犸象据说就是早期的人类灭绝的,可是那时候,你能要求他们与人自然和谐相处么。人也是生物,就必须向外界获取必须的生存资料。当这些生存资料不被满足时,谈何与自然和谐相处。而如今已经是工业文明了,人类创造资源的能力大大提高,地球已经能容纳70亿人了,这在100年前都是不可想象的。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我们告别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辛苦劳作还只能仅仅维持温饱的的日子了。大部分不再担心吃饱穿暖的问题了,我们开始关注我们的精神世界了。有时间欣赏美了。有时间去欣赏自然界的美了。我们这才发现自然界由于人类的发展遭受威胁,自身的生存环境正遭受威胁。于是我们开始呼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是,在中国仍有一部分人们的生活还存在欠缺,生活环境并不优秀,他们离工业文明离现代化有点远。当看到他们还是传统的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时,我们不应该去赞叹这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的典范,这其实是国家现代化还未普及到的地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还未影响到的地方。而东北的牧民抛弃艰辛的放牧生活进入城市并不值得惋惜,这是个人追求幸福生活的权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需要建立在大家都认识到并且自愿的情况下。而不是一厢情愿地认为这就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当看到第二集讲述香格里拉的那集末尾,在自然生态保护区,当一个野生象群正在准备穿越一条公路时,带头的大象焦躁不已,时不时低沉地嘶吼几声,不敢轻易穿越公路,而在公路的旁边则聚集着一群游客正对着大象拍着照,开心不已。看的让人为大象揪心。而弹幕正好飘过一句:打扰你们了,对不起。顿时赞同不已。这其实在另一方面正体现了人与自然共处的现状:人类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自然界,当我们富有余力了,我们会尽力地保护自然界。

美丽中国Wild China(2008)

又名:锦绣中华 / 野性中国 / 神秘中国(台)

主演:Bernard Hill 

导演:Phil Chapman / Gavin Maxwell / 

美丽中国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