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0-02-22

母亲!:“给我,给我!”

这个片子的理解方式,无法言喻#
就像《幸福的拉扎罗》一样美妙#
一个作家:去诉写分享、爱和理解,那是他自以为的正义,突然想到鲁迅,如果说“弃医从文”貌似去拯救“人”是一种正义,那到头来当你看到《母亲!》,你会发现那是一种自以为是的使命,人们是无法被拯救的,他们只会曲解和变异那些信念据为己有去为己所用,人们不想被拯救,就算去拯救的是一个人都显得有些虚妄,更何况那是一群无边而流动的群体,那样的一个欲望的集合!
人们之所以信仰“神”,是因为“神”的理念是他们行恶和救赎的“工具”,“神”大部分时候不再是“神”,而成为一种摆脱道德和罪恶感的借口。
实验性的难民体验,如果联想起欧洲难民潮,你便不会觉得爱能拯救谁,善良成就一种贪婪薄义者(现代主义下的恒常)的放纵,《母亲!》里的“难民狂欢”诡异和夸张,但又并不突兀。
一个女人和一个家,一个家的心脏和一个女人的生命,一个女人的心脏和一个房子的生命,它们是相互关联和喜痛互感的,但一个男人/一个作家的使命是凌驾于这一切之上的,一个男人从家里汲取着营养(水晶心),在乎着家的存在,却毫不在乎家的感觉,他甚至可以为了私欲把自己的孩子交给恶魔,男人纵容着权利而又甘愿变成权利的奴隶,而女人纵容着男人变成了男人的囚徒,女人从一开始渴求男人的守护和陪伴就是一个根本性的错误,因为她把主动权交给了别人。
“如果你说你想要孩子,而你又不从来不碰我!”,剧情发展似乎告诉我们,性可以平衡男女之间的隔阂和矛盾,而孩子不会成为他们的一切痛苦的结局,男人在破坏女人建立的东西以至于去彰显自己的强大,而女人只像是沦陷进了“莫比乌斯”。
最后最切身利益的吧,我想起了自己写的一首诗里的几句:
我想起了《狗镇》,善良不是一种正确,善良需要去“度量”,无度的善良和毫无反省的审判和谴责是在行使恶魔式的“正义”,不要被“无能”的谴责绑架。在社会上似乎每个人都想要去交别人做人,似乎每个人都想去让别人对自己愧疚。
我听到了那句中文台词:给我,给我!
真狂妄啊#

母亲!Mother!(2017)

又名:妈妈!(港) / 母亲 / 母亲啊 / Day 6

上映日期:2017-09-05(威尼斯电影节) / 2017-09-15(美国)片长:121分钟

主演:詹妮弗·劳伦斯 哈维尔·巴登 艾德·哈里斯 米歇尔·菲佛 布莱恩·格里森 多姆纳尔·格里森 约翰·艾德坡 阿曼达·赵 帕特丽夏·萨默塞特 埃里克·戴维斯 拉斐尔·格罗斯-哈维 埃米丽·汉普希尔 亚伯拉罕·阿罗诺夫斯基 路易斯·奥利瓦 斯蒂芬妮·吴 克里斯托弗·加廷 史蒂芬·麦克哈蒂 亚瑟·霍尔顿 克里斯汀·韦格 

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 编剧: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Darren Aronofsky

母亲!的影评

巾城
巾城 • 短评
康康
康康 • 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