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某部八连在解放上海之后,负责警卫南京路。此时的上海虽然已经解放,但是依然鱼龙混杂。不但盘踞着国民党反动势力,也被无数西方野心家虎视眈眈。
除了带着革命理想的共产党人还有闪烁的霓虹灯,喧闹的爵士乐,睡不着的士兵,避世懦弱的文青,市侩的商人,形形色色的小人物组成了一张大上海的浮世绘。雍容华丽的夜幕下,精明市侩才是她的底色。而在各方势力的角逐下,矛盾与冲突一触即发,此时的上海或许真的可以用“魔幻”形容。
首先是意识形态的矛盾,依靠农村包围城市夺下政权的“解放军”与流光溢彩,穿西装,喝洋酒的大上海形成了一种天然的对峙的格局。普通人也被迫要选边站。例如清高的文艺表哥就经常被人说要拉去思想改造,甚至是被和自己同一阶级的贵妇姨妈打趣。面对时代的洪流,普通人往往没有自己选择的权力。想依靠音乐避世的表哥也不得不走出“乌托邦”来认真选择自己接下来的人生。
其二是生活方式的矛盾。自从晚清以来,上海便是世界各个国家争先恐后来淘金的大港口。小商人在看见哨兵训斥美国记者时说“侬不要搞的太僵了,我们上海人还要和美国人做生意”可见当时的上海人就早已习惯和外国人打交道。同时作为一个大港口享有“东方巴黎”的盛名,足可见与海外资本牢牢挂钩,而商人的本能就是逐利。这又与当时的民粹思想相矛盾。
其三是人性本身的矛盾。贪图安逸本来就是生物的本能。陈喜,和童阿男在见证了南京路的纸醉金迷后迅速“堕落”。一个开始嫌弃自己的糟糠之妻,一个则头也不回的奔向“花花世界,十里洋场”。这种行为在今天自由主义盛行的时代也显得不那么光彩。
还有一些其他的小细节也值得玩味,例如在贵太太用那一口温柔娇憨的上海话说出“我这个人向来就是吃饭,睡觉,不问天下大事”的时候,不禁也联想起我们现在的时代。女生沉迷明星绯闻八卦,女团选秀,而身边的男生不是当了童阿男一样的激进“键盘侠”指点江山,就是沉醉于自己的小世界的“表哥”。
诚然我知道,文化娱乐业的蓬勃发展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指标。我也不想回到那个只有样板戏的红色乌托邦时代。但看电影总是可以从别人的故事里看到自己的影子。70年前的他们无助彷徨,充满各种各样的矛盾与挑战。而今的我们又在消费主义的浪潮和民族主义的洪流下失去独立思考能力。
“资产阶级香风”这个词或许已经成为过去式。我们也无需探讨走资走社的问题。值得我们学习的还是那些心中有理想,并且实实在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路线做贡献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