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从这玩意有点悟出为什么这类短片或mv或音乐跟电影相比于我而言,像扇迟迟打不开的门了。
一个,约摸我是慢热类型,开始进入状态要“预热”,音乐这些短片时间太短,等我真回神进入了,它就快没了,或已经没了
第二个,习惯问题。听或看的时候老不由自主地想别的东西。这个绝对是习惯问题。
其实电影一般开头和结尾我都记不住,像印象深刻的,开头就是《空房间》,那“pong”“pong”高尔夫击打球到铁栏杆的画面,这是一开始就抓住我的为数不多的电影片头之一。结尾就是bjork的《dancer in the dark》,最后的场景我看过n遍。一个是很喜欢那段话,一个bjork死的时候太震惊,唱到一半,"pong"就下去了。好吧,我说反了,这才有后面一段话,我第一遍看的时候都没愣过神来。然后反复去拉屏幕看那字幕写的究竟什么。
奇怪,小时好的体育项目都是爆发力挺强的,短跑呀、投掷类的呀,怎么看起东西听起东西或者做起东西来都需要“那么长”(谁知道多长)的一段“预热”。可英语考试又不是这样的呀,每次都迅疾、全神贯注的,一气呵成,不留一点喘息。小时到大,英语挺好也是因为这个吧。惯性的,习惯全神贯注了,甚至忘记自己在做的是英语——读书时候有同学问我,你怎么老在做英语(每次看到你都是在做英语)——其实我自己不知道啊。凑巧吧?
一点都不累。这个就是本能么?像学语言?
有些人的血液对某些东西过敏,也许许多事之间的磁性就是这样的吧。人跟人之间也是。都有个磁场,也许
但我希望音乐、不,是确定,这扇门会向我打开的。只要我适时的放开在某一时刻。总感觉攥了个东西在抵挡“它”一样。是个混乱的球类似的东西,像水母。
一旦叩开这道门,我想,“万恶”必将向我袭来。因为音乐是“万恶之源”呀。
-------
说到片子(老不死竟然还想到要回归主题),没啥好说的(- -,呵呵)我下的包括《青空》还有《孩子》跟《旅行的意义》,都是类似MV,当然《青空》要长点,12min,是3首歌(?)拼成d一个关于女孩(孤儿)成长地小故事。介绍说“小爱”是陈绮贞,有毛病的吧?我不好她这口,至少还认得她,你丫既然会发介绍到豆瓣,不至于这么搞笑的介绍都不过目的吧?看过没的?
好吧,那只大白蚁有点小讶异,就这点比较可爱的了,小爱跟女孩在路边玩耍那段也还成,就是要捞你的青春嘛。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