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NHK如何花式洗地 日本为何通向战争之路又名日本为何战败之反思


  看第一集我有点出离愤怒,后来渐渐平和了一下。然而这砖不拍出来不爽。其实是纪年反法西斯70周年这事儿让我突然对二战史燃起了兴趣。于是找点纪录片看……但是为什么想不开要看NHK的纪录片……我也不知道_(:з」∠)_其实客观来讲这个做得还行,fact做得比较到位就是表述非常避重就轻,想想这个是给日本人看的所以我也就不强求它有多批判,也许只是不忍心说重话一切尽在内涵中。做得还是相当好看,时间线理得也很清。

  开场点题,说明知道太平洋战争打起来半点胜算都没有,谁特么想不开会跟美国打啊,然而为啥还是打了起来,真是个未解之谜啊。狠狠地吊起了观众的胃口。

  NHK将太平洋战争的开始归结由满洲事件(918)而起的外交孤立,就是日本“退出国联”这个事件。这个事件正常来讲应该这样描述:日本入侵了伪满违反了国际法,国联干涉未果谈判破裂日本退出国联。NHK是这样洗地的:为什么日本会退出国联呢?实在是迫不得已啊。我们有这样那样的录音表明当时的外务省官员其实是努力希望留在国联中的,我们外务省和陆军本来就协调不是很好,陆军控制满洲之后我们政府觉得英美作为也有海外殖民地啊这种做法不新鲜啦列强一定会理解我们的外交嘛利益高于一切一定没事哒最多言语谴责一下啦——然并卵。我允许陆军继续打到热河可是你看热河还是满洲境内嘛谁知道你国联这时候劝告下来了把我们出兵的行为看成挑衅QAQ……然后国联就不鸟我们了要经济制裁我们了QAQ我们想想不想要经济制裁呜呜呜干脆退了算了……在去开会的时候外交官松冈先森还是想努力让大家喜欢日本的谁知道事情发展到这样你们要制裁我QAQ就是退出国联也只是权宜之计想避开经济制裁而已啊QAQ 当然退出国联之后就要重新建立于其他国家的外交关系了,日本真的努力在改善孤立状况,于是想了个办法叫防共协定希望以此结盟,我们也努力跟英美各国混好关系然而他们不鸟只有德国鸟我QAQ我跟德国结盟只是个意外(潜台词谁知道德国后来跟你们开战了……

  然后他是这样评论的:“初衷是避免孤立的外交政策,反将日本拉上了通往之后世界大战的道路”,“日本之所以踏上了孤立之路,是因为那个时代里的一个个选择并非是在一个完善的长远性计划下进行的。不如说我们看到的是没有一个明确的国家战略,在过于单纯的假想下,拼命应对接连发生的事态而狼狈不堪的姿态。到底是谁在整合情报,谁在决定方针,还有对决定的事情为什么又要反复呢。并未发现这些事情的日本,最终失去了世界的信任。”

  “并非长远的计划?”那你出兵朝鲜出兵满洲出兵热河不断南下的目的是什么?还是说你是空有野心却没有一步一步将野心达成的计划吧?

  “过于单纯的假想?”是以为已经逐渐对殖民地进行间接民主管理的欧美列强会赞同你将侵略狡辩成殖民地治安管理?会看不出你外务省只是在给陆军擦屁股?

  “拼命应对接连发生的事态而狼狈不堪的姿态”,每一个姿态都无比精准地采取了与世界为敌的姿态啊……  

  第二篇陆军暴走倒是开始讲述陆军的故事,也比较好地说了918的事情。但依然洗地洗得小心翼翼。对于918事件,基本锅都推给了两个一夕会成员,板垣征四郎和石原莞尔,这俩是有着直接权力的激进派,未接到命令直接发动九一八事变进而通过武力直接控制满洲。 对七七事变的描写同样不要脸,“中央无法控制关东军,为了抑制关东军,在其旁加强了天津军。天津军被增强了三倍,为了防止关东军南下入侵华北。然而没有对中国说明就基剧增兵,使中国反日浪潮加剧瞬间遍及整个地区。误算还在继续,一夕会强硬派人物牟田口大校任天津军联队长,遭派阀斗争疏远他志在东山再起。天津军连续几日在国民党精良部队边卢沟桥演习,然后发生了开火事件,牟田口将开火作为借口独断给出了攻击许可。这就是中日战争的开始。疯狂争功的在外军队,只能给出暧昧反应的陆军中央,将陆军不断拖入伤亡惨重的战争之中。”

  这篇的主旨基本在说有着革新陆军理念的一夕会实际上控制了陆军,做出了一系列攻击性(入侵)行为,而中央对陆军缺乏有效管制,使整个日本被拖入战争泥沼。再加上一夕会内部皇道派与统制派内斗严重,组织庞大,各部门之间各自为政,使得激进派成员选择了“自身部门利益”。

  NHK这样总结道:“而在外的人相较于组织全体的利益,只重视自己部门的利益,在陆军这个庞大的组织中,中央与地方这样的联系使事态不断恶化陷入战争泥沼”。哦……然而这个时候所谓“自己部门的利益”确是通过激进军事行动达成的。说到底还是顺应着帝国国防方针有着扩张政策。这里所谓“组织全体的利益”呢,其实就是尽可能地发动所谓“正义”的战争,外交与武力相结合再通过条约慢慢吞别做得太明显,尤其别动不动就虚晃一枪做点鬼都能看出来的自己炸自己火车自己杀自己人之类再硬说别人挑衅直接打过去,国际社会也不信嘛,结果你看英美一看就看出来了还制裁我们QAQ 在这里,所谓的“拖入战争泥沼”其实也并不意味着全面战争这件事本身,更多大概因此是失去国际支持而使得这场战争难以胜利。

  第三篇媒体狂热主旨讲了媒体被陆军和爱国思想挟持片面报道战争胜利助涨国内nationalism情绪反而助涨了爱国情绪和陆军的决策。这个没什么特别要吐槽的。我觉得比较好的一点在于“媒体应该进行监督作用,而不能作为政府的喉舌”这一点的反思。在二战过程中陆军因为需要国内支持的声音而胁迫媒体隐瞒事实对他们进行正面报道,结果正是这种正面报道所助涨的爱国主义情绪让他们反而只有一条激进的道路可选。媒体成为了声音的放大器,是一个不断加速推动的过程。然而无论怎样强调军方对媒体的胁迫,依然不可否认当时只有少数媒体曾经短暂地发出过理性声音这一事实。事实上当时的日本已经在军国主义战争狂热的道路上走了很远了。

  第四篇的政府无能领导人缺乏决策能力……主旨大抵是在中国战场上的日本面对美英荷对其形成的包围,失去了94%的石油来源。这时日本希望美国对日本撤销经济制裁以恢复其石油来源,然后双方开始谈判。美国的态度基本就是你撤兵我就给你油,日本就是无论如何不愿意撤兵。日本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继续往南打希望南太平洋的石油来源能在战争中达成自给自足,此举反而加剧了日美矛盾美国表示呵呵这可不是停战能解决的了吃进去的都给我吐出来。于是整个过程中没有一个领导人能做出有效决策,内阁换了一个又一个,做不出决断就辞职(咦仿佛很眼熟)。大家拖着不想跟美国打又不想撤兵,撤兵时机越来越糟,直到最后关头换了东条英机上来。 这里有个“逝者的负债”,就是说已经打了那么久了损失了那么多,肯定不能说停手就停手的。于是只能越陷越深。跟赌徒心理有些类似。

  引用片中陆军省军务课长佐藤贤了:“日本政治不是独裁的政治,所以才没能回避战争。这是导致战争的原因。日本人的这种软弱,特别是支配国家的领导人物,东条以及我们,没有勇气坚持己见的这种软弱,才是引发战争的最大理由。”……把不承担后果说成软弱……把不撤兵说成软弱,也是没谁了。我也是日了太平洋了…… NHK评论道,“将人民及国家的命运,投入到一场无法预测的战争中去,领导人们中竟想要保护什么,直到最后,他们也没有展示出‘真正的勇气’”。

  ——这个“勇气”指的是什么呢?是承认入侵一开始就是错误的勇气?还是承认日本战力不足打不过美国于是屈服的勇气?总觉得从这套片子的逻辑下来,大约是后者吧。“无法预测的战争”根源不在于战争,而在于他是一场“无法预测”的战争,它“无法预测”吗?还是只是必败的委婉语呢?有利可图或是胜率较高的战争依然是值得投入的吗?

  本片塑造了一个十分被动的,在混乱和无数偶然之间走上绝路的战争史,在整个过程中,仿佛日本一直都想与世界和解,可是因为种种混乱和不可控制的原因被一步步推上了失败。然而在这所有的过程中,但凡有一个瞬间日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之处,或是及时止损,整个故事也许会发生根本的改写。也不会走上最后对美宣战以卵击石的局面。  可是日本的所谓“被动和混乱”,正是一种有着强烈野心、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反思、只盯着一线希望的前提下的被动和混乱,被整个社会中法西斯浪潮推卷着走向深渊。

  综上,这其实并不是日本是如何走向战争的反思,而是日本为何战败的反思。
  

日本为何通向战争之路(2011)

主演:未知

导演: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