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塞拉多草原位于巴西中部,面积202平方公里,在塞拉多草原,遍布着大大小小的白蚁冢,每平方公里就有3200个之多,每个白蚁冢需要几十年才能完成,白蚁冢已成为塞拉多草原的标志把,白蚁只在晚上工作,它们在洞穴外收集草料,拖入洞穴食用,把草料中的纤维素转化蛋白质。
2、塞拉多草原有着一种独有的物种,它就是大食蚁兽,它有着熊一样的爪子,女巫扫把一样的尾巴,它视力几乎为零,但有着40倍于人类的嗅觉,以白蚁为食,它们捕食白蚁时,先用爪子在蚁冢上扒开一个洞,然后用长长的吻部伸入洞穴,粘住白蚁,大食蚁兽的吻部可以吐出半米,每分钟可以完成120次的吞吐动作。
3、大食蚁兽贫齿目,也叫异关节目,它们的关节与其他的哺乳动物不同,长有附加关节,这些附加关节在它们挖掘时可以强化背部力量,帮助前腿发力。塞拉多草原还生存着另一种贫齿目动物犰狳,它是大食蚁兽的近亲,不过它没有长长的舌头,只能用爪子挖开白蚁洞穴取食。最早的贫齿目动物,大约7000万年前来到南美洲,500万年前,它分支出了两类,一类是披有盔甲的贫齿目,例如犰狳,另一类则是长有长长毛发的贫齿目,如大食蚁兽。
4、大食蚁兽进化出了特别的“跖行”的行走方式,那是因为它们的爪子太长,只能把爪子收起,用爪子背部行走。大食蚁兽在每个蚁冢停留的时间都是三分钟,它们用两分钟凿开蚁冢,一分钟用来取食白蚁。被破坏的蚁冢工蚁会用粪便和泥来填补,每次大食蚁兽造访后,都会刺激蚁后排更多的卵。大食蚁兽并非唯一利用蚁冢的动物,草原扑翅鴷会在蚁冢上部凿冢筑巢,任何企图修补的白蚁都会被捕食;穴小鸮会在蚁冢下面筑巢。
5、塞拉多草原与非洲稀树草原类型一致,但非洲稀树草原是由食草动物和大型猫科动物主宰,而塞拉多草原则是由白蚁和贫齿目动物主宰。1988年,古生物学家在安第斯山脉发现了3000万年前的南方有蹄目化石,它们是食草类动物,曾繁盛一时,而那时的南美洲草木繁茂。3400万年前,澳大利亚与南极洲分离,冰冷的极地寒流环绕南极洲,大地被坚冰覆盖,最先感受到南极洲寒冷的是离它最近的南美洲,这很可能直接导致了森林面积的减少,新的植物开始占领了这块土地,它就是草。
6、自然界的普遍规律是,在哪里发现了食草类动物群,就会在哪里发现大型捕食者。在塞拉多草原就曾经存在着高3米,重350公斤的骇鸟,它以食草类动物和大食蚁兽为食。可到了200万年前,南美洲经历了第一次冰期,在而后的200万年里,先后有20次暖期和冰期循环,在每一次暖期,森林吞没草原,由于食物短缺,一半的食草类动物灭绝,而白蚁抵御了每一次挑战,以白蚁为食的大食蚁兽也存活了下来,同样大食蚁兽为了提高能量利用率,演化出了一系列节能机制。小小的大脑,陆地哺乳动物最低的体温,厚厚的毛皮以及超长时间的睡眠。
7、鬃狼比大食蚁兽晚来到南美洲,它们和其他种类狼一样捕食小型动物,但它也会取食一种植物的果实——狼果,狼果里面含有一种毒素,可以杀死鬃狼体内寄生的肾膨结线虫(协同进化)。300万年钱,大规模地质隆起,使得南北美洲之间出现一座大陆桥,动物从一个大陆迁移到另一个大陆,包括鹿、马、美洲驼在内的大多数动物从北美迁移至南美,随之而来的是狐狸、美洲狮、剑齿虎、熊以及狼,仅存的食草类动物最终被食肉动物淘汰。
8、黑纹僧帽猴,其祖先来自于3000万年前的非洲,通常僧帽猴以树林顶部的水果为食,但由于水果短缺,僧帽猴不得不回到地上取食,僧帽猴也进化出用石头砸椰子和直立行走的能力。大食蚁兽每两年交配一次,小食蚁兽18个月大才有能力独自生活,而且雌性大食蚁兽也会在接下来6个月内准备孕育下一个幼崽。
9、雨季来临前,闪电引发了大火,动植物纷纷演化出应对大火的能力,红尾蚺会躲在地下洞穴,草原扑翅鴷依靠蚁冢躲避大火,树木演化出厚厚的木栓层,草籽深埋地下。傍晚时分,蚁后产生的带翅膀的后代纷纷飞出蚁冢,与其他不同蚁冢的同类交配,打破了蚁后单一繁殖的遗传机制。交配后的雌性白蚁可以按自己意愿成为新的蚁后,筑巢产卵。切叶蚁,切割收集草叶,运入地下洞穴的菌圃,供真菌的养料,而切叶蚁也以真菌为食。切叶蚁也会收集鬃狼排出粪便中狼果树种子,其中的一部分种子会在蚁穴中生根发芽,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狼果树总是生长于蚁冢之上。

生命的力量(2010)

又名:变异星球 / Mutant Planet

主演:未知

导演: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