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设按照美式科幻片的套路来拍,这个故事的切入视角会转移到宇航员。宇航员从太空返回地球后昏迷,醒来发现自己被软禁,每天接受各种奇奇怪怪地检查、试验,自己的身体也开始出现各种异常,比如食量增大,每天半夜做噩梦,身边接连有人被削脑袋。
结果宇航员凭借聪明才智,逐步破解谜团,惊天反转得知自己身体内住着一只外星异形,然后军方大佬还想利用自己控制异形,以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宇航员为了全人类的未来毅然决然选择牺牲自己,舍弃小我成全大我。
以上只是一点点脑洞。
有趣的是,这部被很多人称作俄罗斯版“异形”的电影,倒是给看腻了美式科幻片套路的观众,带来不少新鲜感,从一位“闯入者”的视角开展故事,冷硬风格中还夹杂了些“学术味”。
起初,我很纳闷,军方为何要找一位神经心理学医生去解决外星生物的问题,后来医生一系列硬核操作还真研究出了点成果,这只白天藏在宇航员胃里的异形,是以皮质酮为食的,而身为“恐惧之王”的人类,成为了极佳的食材。但是这只异形并不会伤害宿主,而且是互利共生,异形晚上跑出来吃饱喝足后,宇航员的身体也明显迅速强壮起来。
都说这是俄罗斯版的“异形”,但这外星生物更像是“毒液”+《异形觉醒》里的卡尔文,而且对恐惧有特殊偏好的属性,又令人想起《重返地球》里的怪物“厄萨”。
另一处细节好评的地方是,上校始终不知道宇航员早就清楚自己体内住着异形的事,并且达到了你侬我侬、意识共享的境界,宇航员一直都在扮猪吃虎。所以结尾处,上校才会信心满满带着被打成半残的异形去找宇航员,没想到被反杀。这一点,宇航员和女医生早就袒露过,上校并不知道实情,这一处伏笔还是非常妙的。
此外,电影还是留下一些疑惑,比如片尾小男孩阿廖沙为何神奇地站起来了?
根据故事交代,小男孩是宇航员的私生子,母亲死后就被送到孤儿院,宇航员也是上天前不久才知道的,小男孩需要坐轮椅,那就说明腿脚不利索,但是他在穿插镜头中亮相,逐渐脱离轮椅,最后彻底能够穿着球鞋正常行走,并且似乎提前预知了女医生的名字。
在此脑洞一下,结尾只演了宇航员开枪自尽,但没有交代外星生物,难道外星生物转移到女医生身上或者是小男孩身上?小男孩正是借助外星共生体才得以康复,并且共享了意识,所以知道女医生的名字?更加大胆地脑洞一下,也许这种外星共生体并非是靠肉体接触寄宿的,而是通过意识?
比如电影开头就没有交代外星生物是如何进入飞行舱的,又是如何钻进宇航员体内,莫非真的是通过意识或者脑电波什么的?哪怕是在外太空,隔着玻璃窗都能入侵人体?
细思恐极。
不过整体来说,本片既不惊悚恐怖,也没啥深度,外星怪物的造型特效倒还说得过去。
但是电影没拍明白不要紧,观众可以自行套上政治隐喻去脑补联想嘛。
既然是苏联背景,那就少不了提到苏联解体,而本片的上校、医生虽然出发点不同,但都是想要把共生体从宇航员身上分离出去,分离与解体,这就颇可玩味了。
上校一心想控制外星共生体,打造保卫国家的武器,为此不惜用反人类的方式去拿活人喂养,虽然上校拿出证据,证明那些活人都是罪大恶极的坏蛋,但是谁能保证这里面不包括被打压的政治犯异己,这种外星共生体武器一旦被彻底掌握,说不定还能批量生产,那么将来又需要多少罪大恶极的坏蛋当食材?说不定坏人都不够用了。这种对外霸权、对内冷酷的军方代表,哪怕是打着为了国家安全的幌子,也终究不得人心。
至于女医生,也再次证明了,这类电影总需要有一枚圣母去当剧情推手。女医生想要救宇航员,但她的想法是不忍心看到再吃两礼拜的活人,于是就想着把宇航员提前解救出去,结果外星共生体释放出来杀了那么多士兵,那些士兵就该死吗?
上校与医生,一个实用主义者,一个理想主义者,起初殊途同归,最后又一拍两散,最终倒霉的还是那个一心只想回家看儿子的宇航员。
PS:电影名字翻译为《卫星》,查阅了一下,电影英文名字叫Sputnik,俄文原名是Спутник,也就是历史上苏联发射的人类第一颗人造卫星"伴侣号",一般国内音译为史波尼克号。
这个名字应该是强调冷战时期的背景,同时也隐喻外星共生体吧,和宇航员的关系就像是卫星和地球一样。

寄生异形Спутник(2020)

又名:人造卫星 / 卫星 / Sputnik / Satellite

上映日期:2020-04-23(俄罗斯)片长:105分钟

主演:奥莎娜·阿金什那 费奥多尔·邦达尔丘克 彼得·费奥多罗夫 安东·瓦西利耶夫 阿列克谢·杰米多夫 维塔丽雅·科尔尼扬科 

导演:艾戈尔·阿布拉门科 / 编剧:奥列格·马洛维奇克 Oleg Malovichko/Andrei Zolotarev

寄生异形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