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0-04-02

雾谷:等雾散的明天

为了完成老师的作业,把这个片子反反复复的看了三遍。
然而,每一遍看完后的感觉都不大一样。
第一遍在课堂上和全班同学一起看,当看到导演和阿龙谈借哈尼族服装和借牛的价钱时的对话,大家显然全都被雷到了,笑成一片。后来,听所有村民借牛不给便宜的理由都是“牛还没有吃饭,肚子会饿”,大家更是不约而同的都笑出了声。
要问我第一遍看到了什么?
我只能回答说:我记住了几个笑点。
后来回宿舍带上耳机,自己一个人安安静静的看,却发现整部片子竟没有一个地方能再让我笑得出来。
他们生活闭塞,思想简单,民风纯朴,无疑,这些都是跟落后有关的关键词。然而,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他们学会了用被拍照来向游客要钱。用周导的话说这应该算是一种进步,因为他们懂得了钱的重要性,知道怎么赚钱了。
可要我说,他们只是知道了一种可以赚钱的途径,却完全不懂怎样才能真正的把钱装进自己的口袋。就像片中李松对一个老伯说“十块已经够多的了,你一天也挣不到十块”,可老伯还是固执的非要五十块不可。后来还是那个带绿头巾的妇女说出了原因——以前过来的人都给五十块。
所以我猜,他们因此而认准了都应该是五十块。
这应该说他们是耿直还是傻呢?
稍微有点经济头脑的人都知道,只要不是赔本的买卖,为什么不做?不是有一句话说:买卖是死的,人是活的吗?
再说村民全用相同的说辞来抬高借牛的价钱,不说这个借口有多拙劣,但它真的让我觉得感动。他们怕是当今社会最不会说谎又确信自己的谎言能骗得了别人的人了吧。简单淳朴的就像一张白纸。很久很久以前的人们,大概都是这样的,我想。
说实话,当你看到这里的所有人张口都是要钱,除了反感不会再有别的感觉,特别是最开始出现的阿龙,简直离谱又不讲理到了极点。可当导演又一次看见他,发现他在帮村里人干活,问他要多少钱,他说帮村里人不要钱时,我承认,我被震撼到了。这里,再一次像观众展示了这个地方最可贵的东西——人情味儿。
也就是说,他们虽然有点“唯钱是图”,可他们也有他们的坚持和坚守。
而影片中最主要的人物李松,好像是所有人中对价钱最淡泊的一个,他会说“你给多少我就要多少”,会把水省下来给工作人员而自己不喝,甚至还会帮着摄制组跟同村人讨价还价,可会不会是因为他还小,没有足够的胆量像阿龙一样要的越多越好呢?我们不得而知。
周导说:“我拍这个片子一点没有要谴责谁褒扬谁的意思,我只是在表现一种变化,一种我觉得这是可喜的变化。”
好,那就让我们暂且把这种变化看成是可喜的吧。
虽说这是一部纪录片,但还是不乏导演摆拍的痕迹。
比如小男孩带着麦去找老农借牛那场戏,机位的设置明显是事先计划安排好的,否则导演选择拍摄的角度不可能那么合适。
比如导演上车准备走的时候,向小男孩招手,镜头反打到小男孩,他立马高兴的跑了过来。如果没有提前策划好,或是要求“演”,就不可能在只有一架摄影机的情况下进行同时纪录。
再比如,导演和阿龙在车上交涉借服装和牛的价钱那段,阿龙的几个特写,以及导演的出画入画,明显是调度过的,而阿龙“演”的痕迹也比较明显。
其实在片中像这种摆拍的镜头还有很多,但是不管怎样,导演描述的现象是真实存在的,传达的思想也是有内容有深度的。所以我认为,这依然是一部好的纪录片。
而片子开头和结尾都用到的那支歌,虽然听不懂,却有一种让人无法抗拒的力量,感觉就像是在拉家常,在絮叨,很生活,也很亲切,然后带你进入无限的遐想当中。
愿善良的人们幸福安康。




雾谷

又名:梯田边的孩子 / foggy valley

上映日期:2002

主演:阿龙 李松 

导演:周岳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