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导演刘郎在片前的题记里开宗名义,告诉人们“西藏的诱惑,不仅因为它的历史,它的地理,更因为:西藏,是一种境界。”我看完《西藏的诱惑》对于西藏的诱惑到底在何处仍处于不明所以的状态,但是,片中的主题曲之一的《朝圣的路》却是不断在脑袋中重播。
“我向你走来,
捧着一颗真心;
我向你走来,
捧着一路风尘。”
作为一部写意性纪录片,导演虽然在整体构思和艺术表现上以三代僧侣虔诚朝圣为意象,以孙振华、韩书力、龚巧明、平山郁夫四位艺术家在西藏潜心探寻为主线。但却并不注重生活情态和过程的具体展现,而更着重于意境的营造和开掘。希望观众可从作品特定的意境中理解一种因环境而形成的特殊境界,感受到生活的优美和诗情,体味人性的真谛和哲理。因此,片中的歌曲不仅在抒情、造境上产生出强大的艺术魅力。它在形成、变化电视诗歌的节奏上的作用也很明显而重要。
《西藏的诱惑》与其他纪录片最大不同之处或许就在于它更像一部大型交响乐。它以听觉为主(无论是诗词般的解说词还是特意谱写的主题曲都是听觉上的呈现),同时附有“通感器”(即画面),使之视觉化,观者有的时候甚至可以闭上眼睛去欣赏的这样一种电视诗文学样式的艺术作品。
《西藏的诱惑》全片采用一男一女的独白声,交替讲述着神秘的西藏,解说着被诱惑的人背后的故事。并通过歌词去描绘片中那些被讲述者曾经的心情。运用大量的拉镜头,将一幅幅关于西藏的天、山、水的远景、全景搭配上该片黑白色的主色调。给观者留下一种神秘感的同时还客观的把西藏原生态的风土人情呈现在未曾到过西藏的人们的面前。当然片中也有刻意的彩色画面运用,但创作者的本意在于通过艺术手段来纪实。片中的记事、写人,描物都只是一个材料,一种笔法,犹绘画的一根线条、一块色彩,都是用以抒情、造境,表现“精神”的。虽然表现了跋涉在宗教朝圣之途的僧侣,表现了跋涉在艺术朝圣道路上的艺术家,但并没具体展现僧侣朝圣的过程,也没有具体记叙艺术家们的艺术创作道路。所展现出的西藏的山、西藏的水、西藏的人,也都是创作者创造意境抒发感情的‘艺术符号’。
全片借助解说、音响、音乐、镜头内的运动以及色彩和剪辑、蒙太奇种种因素和手段来创造把握节奏。创作主旨十分明确,就是要调动电视的一切技术和艺术手段,营造出西藏的独特的美的境界,它运用了‘写意性’的表现方式,出色地完成了营造“西藏独特意境”的任务。
或许导演的本意是想让观众从作品特定的意境中理解一种因环境而形成的特殊境界,感受到生活的优美和诗情,体味人性的真谛和哲理。但是很遗憾,对于视觉的过于忽视和对听觉的过于重视,甚至于使人产生了一种在观看一部超长mv的错觉。
全片希望营造的“西藏独特意境”,由多因素、多手法构建,抒“我”之情,做到不直露,既真挚、深沉,又含蓄、隽永。希望观者在看这部纪录片 “江之源”、“地之谷”、“山之巅”、“天尽头”、藏女梦幻般的洗浴、神秘的奔马图、西藏的神奇之光、苍茫的云海、朝圣的路途、朝圣的目的地、无一人而又全是人的玛尼石、“大圆”图、辉煌壮丽久远神秘的寺院、空旷的山谷、高远的蓝天、奔流的江河、无边的草原的时候能够产生一种向往之情。但片中过长的讲述、单调的画面考验着受众的观赏耐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艺术效果达到了。观赏价值却远离了大众化。

西藏的诱惑(1988)

上映日期:1989片长:50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刘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