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片导演卡拉托佐夫是50年代诗电影的倡导者。他认为,“真正的电影必须是诗电影!无论在剧作上、形象处理上以及表现手段上都应如此”。他说:“产生一部影片的思想和意图,应当通过广阔的诗的色彩表现出来。”因为,“诗的飞跃能从高处给予艺术家一种哲学观点,一种高瞻远瞩的精神和昂扬的气概”。但是,卡拉托佐夫也并不排斥诗以外的因素。他说:“诗电影和理性电影并不是被一条不可逾越的深渊分隔开来的两部分……把这两种因素融合在一起的作品,就会获得新的、强大的力量。”

卡拉托佐夫的这些主张,在《雁南飞》中都得到了鲜明的体现。这部影片的诗的特点已经不单纯表现在隐喻、象征、比拟上。它贯穿着影片的整个构思。影片中有大量的“散文式”的描绘,但就是这些段落也洋溢着诗的气氛。影片开头部分对男女主人公的爱情的描绘(在莫斯科河畔的漫步,在薇罗尼卡家中的柔情蜜语)固然充满了诗情画意,就是后来对薇罗尼卡在悲苦处境的处理(薇罗尼卡对鲍里斯的深切思念,薇罗尼卡奔上桥头准备自尽的场面)也具有诗的格调,更不用说薇罗尼卡车站送行场面以及鲍里斯牺牲时眼前浮现的婚礼的幻影那样充满诗的激情的画面了。可以把《雁南飞》看成一首抒情长诗。它由许多段落组成,每一段落都是一首诗。

《雁南飞》的诗电影的特点特别表现在摄影上。它体现了20世纪50~60年代在苏联电影中出现的“情绪摄影”理论。这种理论主张,影片摄影不应是客观主义的记录,而应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摄影应当“干预”影片所表现的生活,这样才能更深刻地打动观众。《雁南飞》的摄影艺术就体现了这一主张。以薇罗尼卡车站送行一场戏为例。薇罗尼卡在拥挤的人群中穿行,寻找着鲍里斯。摄影机紧紧跟随薇罗尼卡,也在人群中穿行。从薇罗尼卡开始在广场上寻找,到最后她远远望见鲍里斯在队伍中并把饼干抛去,这11个镜头大部分是近景,只有三个中景,一个全景。这给观众造成了身临其境的感觉。那在人群中穿行的摇晃不定的镜头,既像是代表薇罗尼卡视线的主观镜头,又表现了薇罗尼卡紧张激动的心情,结果观众也随着紧张起来。镜头画面的强烈的感情色彩影响了观众。又如鲍里斯牺牲的场面,这已成为电影史上著名的段落。当鲍里斯在小树林里中弹以后,他先是猛然抬头向空中望去。这时镜头对着天空,云中的太阳突然缩小了,好像远去了。然后鲍里斯靠在一棵白桦树上,顺着它慢慢向下滑去,然后又是白桦树的仰拍镜头。白桦树顺着鲍里斯围着树干滑下来的方向旋转。然后是长长的主观镜头。在旋转着的白桦树的背景上出现了鲍里斯的幻象:他和薇罗尼卡举行婚礼后从楼梯上慢慢下来,薇罗尼卡头上的白纱轻拂着鲍里斯的面孔。周围是鲜花和人群,然后幻景渐渐淡去,白桦树旋转得越来越快,像是要压下来。镜头仿佛从树梢猛然滑到地上。然后在一个中景镜头中,鲍里斯直挺挺地两手张开倒向水洼中。这一场面总共用了10个镜头,基本上是近景和中景,它们紧紧抓住观众,鲍里斯临死前一刹那(影片把这一刹那延长了很久很久,这就是诗的手法)的情感波动表现得激动人心,使观众心都揪了起来,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这就是“情绪摄影”的力量。

鲍里斯牺牲的场面,这已成为电影史上著名的段落。

总之,尽管《雁南飞》表现了时代的重大问题,但它并不是一部哲理式影片。它的力量不在于逻辑推理。它主要诉诸观众的情绪,依靠丰富的艺术形象使观众的心灵受到震动。从这个角度说,《雁南飞》是一部非常成功的诗电影作品。

乌鲁谢夫斯基不愧是摄影大师!
美丽的薇罗妮卡
移动运镜
爱是一种希望和信仰,虽然鲍里斯最终不可能回到薇罗妮卡的身边

雁南飞Летят журавли(1957)

又名:战争与贞操 / 仙鹤飞翔 / 鹤之舞 / Letyat zhuravli / The Cranes Are Flying

上映日期:1957-10-12片长:95分钟

主演:塔吉娅娜·萨莫依洛娃 阿列克谢·巴塔洛夫 瓦西里·梅尔库里耶夫 亚历山大·施沃林 Svetlana Kharitonova Konstantin Kadochnikov 瓦连京·祖布科夫 安东宁娜·波格丹诺娃 鲍里斯·科科夫金 Ekaterina Kupriyanova Valentina Ananyina 彼得·梅尔库里耶夫 丹尼尔·涅特列宾 瓦莲京娜·弗拉基米罗娃 

导演:米哈依尔·卡拉托佐夫 / 编剧:维克托·罗佐夫 Viktor Rozov

雁南飞的影评

余啸
余啸 • 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