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看了根据狄更斯小说改编的同名电影《远大前程》。在网上查了一下,这部名著前前后后被改编成电影的有九部,甚至还有印度和澳大利亚的。我这里找到了六部,其中一部还是英文的,没法看。于是先用了两天时间将狄更斯的原著重新阅读了一遍,又把这剩下的五部依次看了过来。

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十九世纪的英国乡下。少年皮普父母双亡,在姐姐和姐夫的抚养下长大。他在圣诞节前夜去给父母上坟时,遇到了一个逃犯,这个逃犯要皮普给他食物和锉刀,皮普出于害怕和同情照办了。不久之后,皮普来到当地的豪宅中陪伴老处女郝薇香小姐,并爱上了她的养女艾斯黛拉。也不时受到她们的轻蔑和嘲笑。几年之后,忽然有一天,家中来了一位律师贾格斯,通知皮普:他得到了一位神秘人资助的财产,要去伦敦成为一个上等人了。这消息让皮普兴奋异常。告别了姐夫,来到伦敦,玩命学习上流人的做派规矩,过上了奢侈的生活。这期间还不时与艾斯黛拉保持联系,而艾斯黛拉始终与他保持不远不近的距离。皮普的生活并不快乐。在一个雨夜,一位不速之客突然造访,原来他就是早年皮普遇到的那个逃犯麦格维奇。他从狱中逃出后,跑到澳洲经营农场发了大财,始终念念不忘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他的小皮普,他决心要用自己的财富把皮普造就成一个上等人。皮普这时才恍然大悟,资助他的并不是那个富豪小姐郝薇香,而是这个曾经的囚犯。之后的事情,使得皮普变得成熟起来了。艾斯黛拉嫁作他人妇,姐夫乔对皮普始终关爱有加,皮普和好友协助麦格维奇出逃未成,面临绞刑的麦格维奇病死在狱中。郝薇香小姐也同样病逝。影片的结尾,事业有成的皮普返回故乡,在探寻那所豪宅时偶遇生活不顺的艾斯黛拉,又一次唤醒了他心中的爱恋。

上面就是这部影片的梗概和剧透。下面的观感是针对1946年版的《远大前程》所发。

这个版本的最引人注目的是结尾。几十年前,有朋友看过影片之后,回来向我津津乐道的也是这段。满腹惆怅的皮普走进破败的豪宅内,发现心灰意冷的艾斯黛拉端坐在以前郝薇香的座位上,不禁惊喜且疑惑。艾斯黛拉告诉他:“我喜欢这房子,它远离复杂的世界。”很显然,此时的艾斯黛拉和当初郝薇香小姐的心境相似,在妄图设计男人的时候,反被生活设计了。在“没同情、不温柔,无情感”的状态中生活着。直到绝望之时,艾斯黛拉也想步郝薇香小姐的后尘,在孤独和无聊中了此残生。这时,皮普对着空旷的房间大声吼道:“我回来了,我要让阳光进来!”他奔上前去,扯去厚重的窗帘,推开窗户,让阳光照进这满是灰尘和蛛网的屋子。他对艾斯黛拉说:“瞧,艾斯黛拉,只有灰尘和腐烂,别无其他。”

对生活的看法以及对生活道路的选择,一直是文艺作品中的主题,我在这里也就不鸡汤了。想说的是,所有人都希望自己的生活精神充实物质富足。对眼下的生活不满足,一个劲的往上追求,这都是不错的。可一旦达到自己曾经梦寐以求的那个目标,一看也就是那么回事。如影片中的皮普,过上了上等人的生活,反而无所措手足了。皮普在打铁之余,对姐夫乔的女友比蒂说:“我想做个绅士。”比蒂回答:“我要是你,我就不想。你不认为你现在更快乐吗?”实际上,无论你的所想是对是错,生活中真正的快乐存在于这追求之中,存在于过程之中。皮普当了上等人之后,不时的在想,其实还不如原来铁匠铺中的日子呢。这些都还罢了,最怕的是生活中看不到希望甚至是经受了精神的磨难之后产生的绝望,此时,自杀是一种解脱,折磨自己也是一种方式。如郝薇香和后来的艾斯黛拉,人要是走到这一步就算彻底完了。

这段情景与狄更斯的小说中描述的完全不同。小说结尾中,皮普和艾斯黛拉是处于一种淡淡的哀愁中蕴含着微小的希望。影片却是用皮普非常激烈的方式来表现这种对生活希望。但无论是狄更斯还是影片编导,无论这希望已经实现或是永远在前方召唤,都在告诉我们:生活中是充满希望的,只要你去追求它。记得大仲马的小说《基督山伯爵》中的最后一句话是:人生的智慧就在于等待与希望中。这话对于皮普,对于艾斯黛拉,对于观影的我们,都是有意义的。快乐恰恰就在这期待中,也在于人们追求的过程中。

这部影片是黑白片。我的观影感受并不比后来的彩色片差。也许是因为我关注的是情节而不是摄影技术吧。影片中描述的皮普生活的乡下,景色苍凉,被浓雾包围,似乎有些太刻意,不过也很契合影片所要表达的故事氛围。饰演皮普的约翰·米尔斯演技自然是很好的,但是岁数明显大了点,当时的米尔斯38岁,而皮普只有21岁,看起来稍微别扭。影片中,皮普姐姐的去世很是突兀,小说中姐姐是久病不治才死去的。

本人评分:7.5。


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1946)

又名:孤星血泪

上映日期:1946-12-26(英国)片长:118分钟

主演:约翰·米尔斯 Anthony Wager 瓦莱莉娅·霍布森 简·西蒙斯 伯纳德·迈尔斯 弗朗西斯·L·沙利文 芬利·柯里 玛莎·亨特 亚历克·吉尼斯 

导演:大卫·里恩 / 编剧:David Lean/Cecil McGivern/Ronald Neame/Kay Walsh/Anthony Havelock-Allan/Charles Dicke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