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的不同会导致人与人之间的分歧。这种分歧不仅体现在父母与孩子之间,也会体现在朋友、恋人、同事之间。

有人喜欢及时行乐,赚来的钱都用来消费,有人就喜欢存钱,有安全感;有人喜欢朝九晚五的工作,有人喜欢天南地北、天马行空的工作,这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冲突,因为人和工作的多样性,才有我们现在看到的缤纷多彩的世界。

朋友之间,向来是合则留不合则去,简单明了。

恋人之间,互相磨合互相包容理解,合则修成正果,不合则散。

同事之间,合则进一步成为朋友,不合则保持表面的和平。

但父母与孩子之间,合与不合,没人能逃脱。这是一种从孩子出生起,就被赋予的关系。父母有抚养孩子的义务,孩子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千百年来,父母立于道德制高点,他们养育孩子、教导孩子,也同时扮演着老师的角色,这也是为何将老师比作父母的原因,一个很关键的词,教导。

问题是,老师成为老师前,是要经过考试的,可父母成为父母前,什么都没有。

除了一些特例,我丝毫不怀疑每对父母都想给孩子最好的一切,想让他们成为最完美的人。我也丝毫不怀疑每个成年的孩子,都想和父母融洽地相处。但我不看好我们这一代和上一代能“和解”,因为思维习惯相差太多。

父母习惯了给孩子灌输自己的思想,让孩子按照自己设计好的路去发展,所以当孩子有了自我意识,开始反抗,他们就愤怒,觉得孩子青春期了,叛逆了,没有小时候可爱听话了。那是因为,你们的孩子,有自己的人格了,TA不是任何人的附属品,TA有自己的理想、爱好了。父母们开始拿身份说事,开始动用武力,言语侮辱,以确保自己的地位,两方就此展开“战斗”。

我知道父母口中的“为你好”其实是真的为我们好,他们不是错在出发点,也不是错在方式,他们错在,没有意识到,他们的孩子,是一个有自己想法的独立个体。没有沟通的“为你好”,完全就是自嗨。比如之前很火的谈恋爱的段子,我想要一个苹果,你给了我一个梨,可我想要的是苹果啊。很类似,为什么现在哪哪都在强调沟通,因为沟通不当是一切矛盾的根源。

父母爱说的话:

● 你小时候可聪明了

● 你小时候可听话了

● 你看谁家谁谁谁

● 你都多大了,再不结婚就是大龄男/女青年了

● 哪家孩子不是这样

● 你以后做父母就理解了

● 就算你以后恨我,我也要这么做

● 我不觉得对不起你,你这么说太伤人了

● 你做这个能挣多少钱

● 这都是小事

● 我就说了几次你就急眼

● 你就是个白眼狼

● 你这样一辈子都不会有出息

轮番轰炸下来,让孩子觉得,自己在父母眼中就是个无能、蠢笨、叛逆、不成熟的人,尊严碎一地。即便如此,却还是希望孩子无条件地信任、顺从他们。

第二期结尾,妈妈说,聊到最后,还是没解决一个问题,你的穿衣问题。我心里一颤,你因为觉得不好看就一直说,你想没想过你儿子觉得好看?

这也是孩子们绝望的地方,即使“正式”交谈,也并没什么用。


不好说特想听(2019)

主演:未知

导演:耿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