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根据阿加莎·克里斯蒂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东方快车谋杀案》上映。
难得,阿加莎对这部电影表示了认可,至少对阿尔伯特·芬尼饰演的侦探波洛表示认可。
但最终获得奥斯卡奖的是英格丽·褒曼,她饰演那个虔诚的信徒、瑞典老妈妈葛丽泰·奥尔森。
在这部群戏的电影中,她几乎仅以一场审问戏的精彩表演,就赢得了第二年奥斯卡最佳女配角奖。
而我们还有幸见到了英格丽·褒曼和劳伦·白考尔这两个亨弗莱·鲍嘉银幕内外最爱的女人同台,白考尔出演了电影中的传奇女演员赫伯德夫人。可惜,1957年就离开的鲍嘉看不到这一幕了。

在阿加莎的小说中,《东方快车谋杀案》是特别的一本。
故事的现实背景是20世纪30年代著名的林德伯格绑架案。
这是一个复仇的故事,阿姆斯特朗上校的女儿被绑架,后被杀害。上校怀着孕的妻子索尼娅因此悲伤过度而亡,上校随后选择了饮弹自尽。女儿的保姆也因被怀疑共犯而自杀以证清白。
后来嫌犯卡塞蒂被抓,但却通过金钱收买等种种手段被判无罪,逍遥法外。
这次在东方快车上,与阿姆斯特朗上校相关的十二个人联手将卡塞蒂杀死了。
为什么是十二个人呢?其中之一的阿布思诺上校提到了陪审团制度,他想自组一个“陪审团”来重新审判卡塞蒂,将复仇解读为:执行死刑。
为此,让安雷尼伯爵夫妇中,只有一人参与了杀人(电影中是夫妇俩共同戳了一刀)。

影片中两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
一个就是深夜,十二(三)个人依次鱼贯进入卡塞蒂的火车包厢,每人刺了一刀。导演把这漫长的杀戮过程,都拍了出来。
还有就是,电影最后,每个人依次上来和索尼娅的妈妈(也就是赫伯德夫人)、妹妹(安雷尼伯爵夫人)碰杯。
是的,《东方快车谋杀案》中,侦探波洛最终破了案,十二人也承认了自己杀人的事实。但,波洛没有将他们作为凶犯绳之以法。而是,以“外面的人夜里爬上火车作案”了结此事。
但,碰杯庆祝的这一桥段是原小说里没有的。

-----------------------------------------------------------------------------------------------------------------------

电影导演是西德尼·吕美特,代表作《热天午后》《电视台风云》,擅长法律和罪案题材。
1957年,西德尼·吕美特第一次执导电影长片《十二怒汉》,就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
《十二怒汉》也是取材真实案件,编剧雷金纳德·罗斯根据自己亲身经历的一次案件改编。最早出现于1954年的电视剧《第一工作室:十二怒汉》第七集。
除此之外,《十二怒汉》也是十二个人,一个真正的陪审团。在案件结案前讨论案情:一个贫民窟中长大的男孩(对的,也和孩子有关)被指控谋杀他的父亲。十二个人必须一致表决通过才能结案。
起先有十一人认为孩子有罪,只有一人认为无罪。在燥热的午后,狭小的陪审团休息室,十二个陌生的男人……最终通过不断的提出疑点、论证、争执,而达成了十二个人都认为是无罪的。
电影几乎就一个场景,以表演和台词见长。所以后来也被改编为话剧《十二个人》,还来南京演出过。

《十二怒汉》的电影版也有很多,美国1997年又翻拍过,俄罗斯拍过一部《十二怒汉:大审判》,2014年,中国拍了《十二公民》。
可见这个剧本确实好。每个国家翻拍时都会加入本国元素,比如中国是没有陪审团制度的,于是变成了“某高校模拟法庭”。
1991年,日本著名编剧三谷幸喜推出了日本版的《十二怒汉》:《12个温柔的日本人》。
有趣的是,和当年的西德尼·吕美特一样,这也是三谷幸喜的第一部电影长片。正是这个剧本获得 “日本映画脚本赏”,从而让他被更多人熟知。三谷幸喜也酷爱罪案题材,代表作有《古畑任三郎》系列。
更有趣的是,多年之后,还是和西德尼·吕美特一样,三谷幸喜也将《东方快车谋杀案》拍成了剧作……

-----------------------------------------------------------------------------------------------------------------------

这部2015年上映的日剧版《东方快车谋杀案》也完全的本土化。
开往英国伦敦的东方快车变成了开去东京的东洋快车,时间变成昭和初年,侦探波洛变成胜吕武尊,只是同样有着两撇可爱的上翘胡须。
该剧两集,“第一夜”和“第二夜”,每一集都有一部电影的长度。
第一集和阿加莎小说描写的基本相同。刚立大佐的女儿被绑架,罪犯拿了赎金后撕票,刚立大佐怀着身孕的妻子身亡,刚立大佐自杀,女仆自杀。五年后,十二(三)个与刚立大佐有关的人,联合起来在火车上将改名换姓的嫌犯杀了。然后,侦探胜吕武尊破案。
“第一夜”几乎将小说已经演完,那“第二夜”干吗呢?
事实证明,第二夜才是三谷幸喜一定要改编这部作品的缘由。

第二集主要用来讲述从刚立绑架案到火车谋杀案之间的这五年到底发生了什么?
是啊!在阿加莎原著中,对于这五年,也只是作为背景一笔带过。可是,到底是怎样的力量将这十二个人集结起来做一件谋杀的事情呢?(日版的电影倒是忠实了原著,刺杀时,只有安藤伯爵动了手,伯爵夫人没有碰刀。)
三谷幸喜努力地“还原”了复仇背后的故事,比如:从老夫人到小姐,到家庭教师,到陆军大佐,到管家、厨子、司机、列车管理员……这样不同阶层的人是如何聚集到一起的。
五年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他们到底做了什么?心态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在这里,三谷幸喜让陆军大佐能登严和家庭教师马场舞子去和被释放的嫌犯藤堂修见了一面,为的是证实他确实是绑架凶犯。
并且还设置了一个危机,他们在藤堂修面前差点露馅,但旋即让藤堂修的秘书化解了。原来对去世的刚立大佐夫人有着蜜汁迷恋的幕内平太去做了藤堂修的秘书。所以这里还设置了一个重逢。
(三谷幸喜在这十二个人当中安排了三个核心人物,分别是 “智慧担当”家庭教师马场舞子、 “勇气担当”陆军大佐能登严,以及 “情感担当”羽鸟夫人。
整个复仇计划,如何一步步推行,遇到情况怎样解决……基本都是马场舞子制定的。能登严提出了将人数严格控制在十二人陪审团内的决定,以及用实际行动推行着整个计划。而当秘书幕内平太作为卧底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是老夫人羽鸟夫人出场用感性的方式令他坚持到底。
侦探胜吕武尊说,此次谋杀行动能够成功,这三位功不可没。

电影也详细地拍了十二人刺杀的场景,镜头从外面拍到狭小的火车车厢的窗户,借着一点昏黄的灯光,窗户上隐隐透出十二个复仇者来。场面又壮烈又可怖。然后,他们一一上前,执行“死刑”。
但是没有像西德尼·吕美特那样最后拍一个祝酒的镜头。不过三谷幸喜笔下的侦探对他们十二人的态度更加具有明显的倾向性。阿加莎书中和西德尼·吕美特的电影里,侦探波洛只是给了两个版本的破案结果让第三方的铁路董事决定选哪一个?像读者和观众一样知悉了整个故事的董事决定选择 “凶手不是火车上的人 ”。
而三谷幸喜则直接让胜吕武尊帮助了十二(三)人,要那个司机下车在雪地上乱踩,让警察更相信是外面人来列车上进行谋杀。简直就是在帮忙制造假证据。

-----------------------------------------------------------------------------------------------------------------------

三谷幸喜的改编一向十分大胆。
在几个版本的《十二怒汉》中,大体的故事走向基本都是不变的。比如,都是少年杀了父亲,都是十二个男陪审员,都是十一票认为有罪,只有一票认为无罪,而最终这一票说服了其他所有人。
但在三谷幸喜的《12个温柔的日本人》中,这一切都变了。
首先,这十二人的陪审团,终于有了三名女性。然后,案件也变成了一个女人杀了她的前夫。而陪审团中,起先十一人认为她是无罪的,只有一人认为她有罪……
接下来的走向是,这一人居然一点一点说服了其他人,一度变成十一人都认为她有罪,只有一人觉得她无罪。
你以为这样和原版完全反着来电影就结束了吗?如果这样轻易,那就不是三谷幸喜了!
这时,居然还能反转,随着探讨和推理的一步步进行,最终又一点一点用事实和理论变成了十二人陪审团都认为她无罪。

不过有一点内核是一样的,那就是我们的经历让我们所产生的偏见,会蒙蔽我们的双眼。
《十二怒汉》中,从始至终都有一个人坚持那个少年是有罪的,因为他和儿子的关系不好,被他的儿子深深伤害过。
而《12个温柔的日本人》中那个从一开始就说女人有罪,并坚持到最后的陪审员,因为他的老婆也离开了他,伤害了他。
伤害是产生恨意的源头,而恨意产生偏见,偏见又产生新的伤害。恶性循环。
所以,要公平公正,必须学会,你伤害了我,而我一笑而过。
可是这样就又不会有《东方快车谋杀案》了。
所以这人性啊,复杂呦!而这世道呀,艰难呢!
(我们的小小花园,你要不要来转转?)

东方快车谋杀案オリエント急行殺人事件(2015)

又名:东洋特快杀人事件

主演:野村万斋 松岛菜菜子 二宫和也  玉木宏 泽村一树 池松壮亮 八木亚希子 青木沙耶加 藤本隆宏 富司纯子 高桥克实 笹野高史 小林隆 草笛光子 西田敏行 吉濑美智子 佐藤浩市 

导演:河野圭太 / 编剧:三谷幸喜 Kôki Mitani/阿加莎·克里斯蒂 Agatha Christie

东方快车谋杀案的影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