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9-10-17

念书的孩子:相依


我们常说,孩子要父母带,因为隔辈的人会溺爱会不分好坏,会用旧思维旧事物养孩子把孩子养废掉。其实,还是看人的品质吧,可能电影刻画得偏过完美主义,但是现实里肯定是有影中那样鼓励和引导孩子,循循善诱得爷爷存在的。

开开,留守儿童,每天陪伴他的除了学习生活,就只有爷爷和狗小胆儿了。

爷爷年纪大了,身体不好,开开就慢慢地学着大人模样去做饭,揉面,一个人睡觉,放学回家,看电视和打电话的节制。这或许是“穷人”的孩子当家早,但是爷爷愿意去教他,告诉他怎么怎么做,告诉孩子为什么,他是明白事理的,其实在后面爸爸的一些做法也是能看出爷爷在教育子女上是开明的。虽然爸爸妈妈不在身边,开开却一直保持着对爸妈的思念和爱,电话一响就催着开开接电话;开开想要一个人睡,爷爷只是问了一句:是不是嫌弃爷爷了,在爷爷的心里,开开也是他最放心不下的和给与他生活力量的依靠,他们相依为命。开开表达了自己的想法,爷爷也是同意了,没有干预更多,只是在开开久久不睡的时候提醒了他一下。孩子还是孩子,他们成长的路都要规范化的时候,最初的起点更多的培养他们自信和教养。自信是让他们的未来有路可走,而教养就是他们这条路的起点,好的规矩让他们之后的路途阳光明媚。我看过一本书《原生家庭》,那里面的实例尽管跟影片表达的截然不同,但和已有的观念一样,一个家庭的氛围,欢声笑语,鼓励支持,互敬互爱是能让孩子能更早更真实地接触到这个世界的美好。言传身教往往比外界的授课来得更为重要。

“秀才念字念一半” 这是在开开已经开始愿意和积极地给爷爷念书之后,爷爷告诉他的。他鼓励开开念书,说他念书好听也有趣,当开开读错了或者觉得没意思不想读的时候,也只是摸摸他的脑袋笑笑说一声却没有任何强求,从最开始的越王勾践,听诊器的故事,到每逢佳节倍思亲的重阳节,还有说岳全传和三国演义,爷爷不识字没念过很多书,但他听过别人讲过那些故事,所以能跟开开聊,开开读的故事越来越复杂,但他也不觉得难,大抵就是源于爷爷不断的询问和偶尔的支持。

开开只是个九岁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他爱笑,爱读书,爱狗小胆儿和爷爷,当然他也爱哭:

他想念爸爸妈妈,独自对着小胆儿说了一大堆话,问他知不知道爸爸妈妈在哪里,问他想不想他们,说他做过的梦和假想的情景---爸爸妈妈在他的身边却突然不见,说着说着就哭了;

开开写的作文---他的好朋友小胆儿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他兴冲冲地回家,却没有看见往常来接他的爷爷,回到家也发现爷爷不在家,一瞬间他就哭了;

爷爷因为烧煤中毒,开开打了120,在救护车上看着爷爷输液的手,他哭了,想告诉爸爸,向他求助却并没有打得通,他哭了,爷爷得到医生的救助,顺利地脱离危险醒来,他哭着跪谢医生;

而最终爷爷因为年纪和生病长眠不起,那根心中最依靠的支撑倒下了,开开崩溃了,之后好多时候他害怕,孤独,无助,哭了好多回,我也写不下去,因为我也跟着哭了。那是他小小的信念,也是彼时的他的全部世界。

情至深处,泪才轻弹,甚至感同身受。当你至亲至爱,相依为命的人有一天不在了,未来很长的日子都是绝望和黑暗。

其实,留守儿童一直是广受人关注的问题,父母在远方打工,孩子跟爷爷奶奶生活,这样的模式仍是社会广泛现象。我们无法改变发展中的产业结构和工作性质,但是能在留守儿童聚集的地区提高教育水平和师资力量也算是雪中送炭,我庆幸在一定程度上我们渐渐意识到并且在教育上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去帮助那些家庭的孩子,让他们更接收到高水平的教育。但是孩子的心理成长呢?人心总是难以捕捉的,孩子本身就是更为敏感的。影片表达的正能量毕竟只是少数现象,大部分的孩子因为缺失了父母的陪伴和引导而心态扭曲,心理自卑怯懦。


念书的孩子(2012)

又名:The Reading Boy

上映日期:2012-06-15(中国大陆)片长:92分钟

主演:江化霖 李佳奇 原明轩 

导演:原雅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