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09-07-15

平安夜:其实都爱平安

这是去年的时候胡乱写的一个东西,现在翻出来丢在这里。
今天晚上是平安夜,刚好前一阵看过了电影《遭遇平安夜》(又作“平安夜遭遇战”或“寂静的夜”),便少不得也要来说两句了。
这是一个没有硝烟、枪林弹雨的战争片,整个故事都只是在森林里一个小木屋的里里外外发生。二战结束前夕的德国,1944年平安夜,为了逃避战乱,基督徒伊丽莎白带着儿子躲到树林中的小屋。大雪纷飞的夜里,母子俩迎来两队截然不同的客人:美国中士班长布兰克带着一个列兵和伤员,德军中尉汉斯带着两个下属(其中一个列兵荷因里克还只有15岁)。在女主人伊丽莎白的坚持下,敌对的双方达成了协议不把武器拿进屋里。最终双方化干戈为玉帛,他们纷纷拿出不多的储备凑成了一桌圣诞大餐,并拿出自己的东西给伊丽莎白的儿子作为圣诞礼物,他们度过了一个祥和安宁的平安夜。
电影的主题很简单,只是在揭示战争给人带来的灾难,不论是前来攻打德国的美国人还是制造战争的德国人,他们内心深处本都不爱争战,而是深深地渴望和向往着和平、安宁。而战争中的敌对的双方和平地共处一室,只有人与人之间相互的信任和关怀能做到这点。
战争实际上只是杀人机器,电影里几乎所有人都被它深深地伤害到了:女主人伊丽莎白的丈夫和大儿子都是德国士兵,他们一个战死,一个已无音讯;美国人是因为战友都已战死,他们在森林里迷路才转辗找到小木屋的;德国中尉汉斯的哥哥在战争中被打死,并被拔去了身上所有的东西(武器、勋章、衣服),荷因里克才15岁,但因为德国已经没有成年男子服兵役了,他也必须入伍……
正因为各自都受到了如此深的伤害,所以平安夜并不是一开始就是平和安静的,美国人、德国人、女主人伊丽莎白之间都发生过对峙,甚至几乎演化成了剧烈的冲突。德国士兵来到来时,面对的是小木屋里早已放下了武器的美国人,在伊丽莎白的极力劝说下,他们把枪口低垂下来;尽管如此,两队士兵都还在不断冷嘲热讽,汉斯还冷笑着提醒伊丽莎白:“美国人还并没有赢得战争!”
电影真正的高潮是德国中尉汉斯看到美国兵包里一枚勋章(美国列兵用香烟从战友那里换来的),这使他想起了战死并受到凌辱的兄长,于是他又拿起了武器!美国士兵里的伤员这时从昏迷里醒来,立刻拔出了手枪对准汉斯。双方各自拉住自己的人,伊丽莎白挡在中间并劝说和安抚他们。汉斯再次放下武器时,实际上标志着已经完成了一个转变:他们从战争中走了出来,从几乎只知道拼杀的斗士回到了有血有肉的人,从硝烟密布的战场回到了平安夜的小木屋。这一个归回和转变完成后,紧接着的情节虽也紧张,却显得自然而然了:清晨,一个说英语、扮成美军的德军上尉制服了他们,他命令德军处决三个美国人,并要下手枪杀伊丽莎白,这时,汉斯击倒了他。
统治者网罗来的所谓国家荣誉和集体利益、以及自己受到的伤害,都会把战场上人们的双眼模糊,于是,敌人不被看成有血有肉的人,可能只是靶子;而自己也不是活生生的人,可能只是听从指挥的机器;杀人大概也不会被看成残忍的活动,可能也只是作为一个角色完成一个特定的任务——并且,完成了这任务后,还很可能得到汉斯一度痴迷的“战争里的荣誉”。然而人毕竟是要从战争里走出来,当他们走近看他们过去枪口对着的“靶子”时,发现其实大家都一样是在战争中已经伤痕累累的人,发现彼此之间其实还可以相互交流、了解的,发现原来大家都渴望着和平和安宁……这时他们看对放的目光就慢慢转变过来了。电影里美国兵和德国兵固然都是受到了善良的伊丽莎白的感染和触动,然而,我想更多的还是他们每个人带着的那种疲惫和渴望,不然来自伊丽莎白的感染和触动似乎也缺乏运作起来的机制。
这是一个天真的故事,我们都喜欢听到。只是电影的结尾还是没有让我们在天真的漫想里越走越远:分手时,美国人劝德国兵跟他们走,因为当时德军已节节败退,跟他们走更有机会活命,然而汉斯犹豫之后只让15岁的荷因里克跟他们走了,他自己则和列兵走向了自己的阵地。其实,残酷还没有结束,尽管他们也可以不再只从靶子的角度来看对方,但是所谓的荣誉、国家利益仍然横亘在他们中间。
顺便说一句:电影快结束时,背景音乐是赞美诗《听啊,天使唱高声》,这是圣诞节经常唱的——我不知道电影在这里是否在暗示人想望着和平的时候,中间也有着另外一种力量:这个诗歌里歌唱的力量介入并作用着,但,我愿意这样认为,也许还有许多人也这么认为。

平安夜Silent Night(2002)

又名:寂静的夜

上映日期:2002-12-14片长:100分钟

主演:琳达·汉密尔顿 马修·哈伯 罗曼诺·欧萨里 

导演:罗德尼·吉本斯 / 编剧:Roger Aylwa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