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利亚影片《国王的骑手》(2022)是改编自本国著名的剧作家渥雷·索因卡的剧本《死亡与国王的侍从》索因卡1986年因“以其广阔的文化视野和富有诗情画意的遐想影响了当代戏剧”而获得的诺贝尔文学奖,而剧本《死亡与国王的侍从》是根据上世纪40年代的一起真实的殉葬事件而进行创作的,是作者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剧本深入探讨了传统文化信仰与现代文化之间冲突。1975年,剧本《死亡与国王的侍从》最早出版于英国伦敦,2004年,湖南文艺出版社译成了中文,以单行本发行。尼日利亚改编的影片,虽然在制作上较为粗糙,并且还保留了许多话剧的特点,主要情节仍旧是以对话来表现,场景也较为集中固定,但这些都丝毫不会影片内容上深度,因此该影片仍旧是一部优秀之作。

尼日利亚约鲁巴族的国王死了,按照约鲁巴族传统,国王的第一侍从要在国王死后的一个月内以自杀的方式为国王殉葬。因为在约鲁巴族的世界观中,认为国王的第一侍从自杀殉葬后,有了第一侍从的陪同和引导,死去的国王才不会在黄泉路上迷失方向,才能顺利进入天堂,国王进入天堂后,这样才能降福到现实世界,让活着的人不再遭受瘟疫和灾难,因而这个混沌的世界才得以轮回和延续,才不至于“在不可见的未来张皇失措”。如果国王的第一侍从不进行自杀殉葬,那么这个混沌世界就中断了轮回运行,变得不再完整,灾祸就会降临人间。因此,在约鲁巴人看来,国王第一侍从的自杀殉葬是一种勇敢的自我牺牲,是一件极其光荣伟大的壮举,是一件令第一侍从感到骄傲的事,也是一件让整个约鲁巴族人值得庆祝的重大活动。

但在英国殖民统治者的眼中,约鲁巴人的世界观是一种荒唐愚昧思想,第一侍从的自杀殉葬也是一种野蛮的活动。因此,在剧中,英国殖民长官为了阻止约鲁巴人的这一野蛮行为,在国王的第一侍从艾雷辛准备自杀殉葬的当夜,把艾雷辛抓捕起来,给他戴上铁镣,关进牢房中的铁笼。英国殖民者的干预,自杀殉葬仪式被迫中断,引起约鲁巴人的强烈不满。他们纷纷指责艾雷辛贪生怕死,是一个懦夫,他们为艾雷辛不能进行自杀殉葬而感到羞耻。艾雷辛的儿子欧朗弟虽然在欧洲接着多年的西方教育的,但仍特地从欧洲赶回来,原本希望能在这盛大的活动中为光荣地为父亲收拾尸体。但现在面对被关进牢笼而无法自杀殉葬的父亲,内心充满了对父亲的蔑视和愤怒。当天夜里,欧朗弟选择了自杀,来代替自己的父亲。当约鲁巴人抬着欧朗弟的尸体来到艾雷辛面前时,艾雷辛羞愧难当,将铁 链套在脖子上,然后再缠绕在牢笼的铁栏上,将自己活活的勒死,——艾雷辛的自杀殉葬仪式最终得以完成。

看完影片,我的脑海里冒出了这样一些问题:为什么约鲁巴族会形成这样一种世界观?在这个世界观里为什么自杀殉葬的一定要是国王的第一侍从,而不是国王的儿女、妻子,或别的其他人?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想,除了与约鲁巴族文明程序较为原始有关外,我更愿意从第二个问题着手进行分析。首先,让我们从剧本的名字进行一下探讨。该剧本的英文原名为《Death and the King's Horseman》,其中“Horseman”一词,从字面上直译过来就是“马夫”。因此,在一些评论文章中,将剧本的名字翻译成《死亡和国王的马夫》。而影片则将该词译成“骑手”。但我个人认为,“马夫”和“骑手”都不能完全表达该词的本意,译成“侍从”更贴合原意一些。“侍从”一词不仅仅有为国王进行牵马等各种服务的意思,还有保卫国王安全的意思。因此,在中国古代用一个想近的词——“侍卫”来命名皇帝的保卫部队。由此推断,在一个文明程度较低的原始部落中,国王的侍从队伍,往往就是这个部落里最强大的武装力量,而国王的第一侍从,则就是这支武装力量的最高领导者。在影片中,国王的第一侍从艾雷辛长得又高又大,身强体壮,是部族中许多年青貌美的女子们爱幕的对象,艾雷辛的一言一行并没有丝毫奴仆的迹象。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艾雷辛这个第一侍从担负有保卫国王的责任。

那么,在老国王死亡之后,对于刚继位的新国王来说,对王权构成最大的潜在威胁是谁?——当然就是手握武装实力的国王第一侍从。那么怎样才能消除这个对国权的潜在威胁呢?唯一的办法就让国王的第一侍从也死去。但如果直接进行处死,必须会引起部落族人的不满。因此,约鲁巴族的当权者们把处死国王第一侍从阴谋编织进了这套独特的世界观里,把第一侍从的殉葬行为抬高到一个极重要的地位——如果第一侍从不进行殉葬,整个世界就无法运转轮回。并且,当权者们还把第一侍从的殉葬行为与广大族人的幸福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如果第一侍从不进行殉葬,那么瘟疫灾祸就会降临整个部族。为了让第一侍从心甘情愿地去死,为此,当权者们把这种自杀殉葬行为形容得无比光荣伟大,是一种无比至上的荣誉。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国王死去,这个除去第一侍从威胁的阴谋也被这套听起来越来越完美的世界观掩藏得越来越深,最终演变成了约鲁巴部族最重要的文化传统。

从上述推断中,就不难解释为什么进行自杀殉葬的不是国王的众多的妻子和儿女,或其他别的人,仅仅是国王第一侍从的原因。但我本人对约鲁巴文化没有——也无法有什么深入的了解,因此,上述的推断也只能是我个人的主观看法,仅一家之言而己。

谈到殉葬,约鲁巴族的自杀殉葬传统与其他国家、地区的殉葬传统又有什么异同之处?我首先想到古代印度,在古代印度的传统中,把亡夫后的妻子,绑在木头上,与丈夫的尸体一同用火化,将妻子活活烧死殉夫。印度的这一文化传统特别残酷,印度大文豪泰戈尔在小说《摩诃摩耶》中对一陋习进行了无情的揭露和愤怒的控诉。甚至连当时的英国殖民者都不得不对印度人说:“你们有将妻子烧死殉夫的文化传统,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传统,——就是谁将人烧死,我们就将他处以绞刑!”通过英国殖民者的近200年的强制措施,直到上世纪才有所转变,但在1987年,仍有女子被逼自焚殉夫的事件发生。

随后,我又想到了古埃及法老陵墓中的殉葬者,大量的奴隶被杀死成为了陪葬品,甚至有些还被做成了木乃伊。中国古代的殉葬事件也较为突出,尤其是商周时代,殉葬风气特别普遍,至春秋末期,殉葬的风俗才开始遏制。据西汉一则文献记载,有几个盗墓者挖开了周幽王坟墓,发现墓中陪葬的年青女子多达一百多具,而且这些女子面容还一直保持娇好。从秦至清2000年间,殉葬的事件并没有完全被杜绝,还时有发生。比如秦始皇下葬时,就同时殉葬了多人,到明代,甚至还形成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殉葬的小高潮。明朝最初的五位皇帝死后,都有殉葬事件发生,给明太祖朱元璋的殉葬女子就有40人,给明成祖朱棣殉葬的也有16人(另一种说法是30多人)。在明清时代的民间,要求妇女三从四德,忠贞节烈,对那些自杀追随亡夫的女子,地方政府奏请朝廷,为其树立贞节牌坊,以示表彰,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变相地鼓励女性殉葬的行为。

纵观整个人类历史,这些用来殉葬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女性,用男性进行殉葬的相对要少很多。在古代奴隶社会时期,无论东西方,都是用人殉葬的高峰期,用于殉葬的男性、女性数量都很高。奴隶社会之后,被用来殉葬的基本上都是女性。而尼日利亚约鲁巴族让男性侍从进行殉葬的行为,则较为稀少。

从殉葬者个体角度来看,殉葬者又过分为两类。第一类是主动自发的殉葬者。这类殉葬者往往从小就被一套看似合理完美的理论洗了脑,从内心里认同这套殉葬理论,才会自发主动地进行殉葬。比如约鲁巴族的那套世界观,又如中国要求女性尊从的贞节观。在1829年,英国殖民统治当局在印度正式宣布寡妇殉葬为非法时,就有许多印度女性上街游行示威,要求英国殖民当局归还妇女殉夫的权利。1948年,在圣雄甘地的火葬仪式中,有许多忠诚的女性追随者主动跳入葬礼中火堆,为其殉葬。第二类则就是被逼迫的殉葬者。在人类历史中,这类殉葬者要占绝大多数,这里不再细述。但无论是第一类,还是第二类的殉葬者,其背后的本质都是:都是当权者对他人生命进行随意剥夺,只不过,对于第一类的殉葬者是通过思想意识而进行的,对于第二类则是通过暴力的行为进行的。因此,无论是哪一类殉葬,都是灭绝人性的,都是应该被批判禁止的。

写到这里,我想在今天的尼日利亚,应该不再会有让国王的第一侍从进行殉葬的情况发生了吧,毕竟约鲁巴族的那套世界观无法再继续保佑族人们无灾无病,再也无法保障他们过上幸福生活,他们不得不跟随西方的脚步,放弃殉葬的行为。


The King's HorsemanElesin Oba(2022)

上映日期:2022-09(多伦多电影节)片长:96分钟

主演:Odunlade Adekola 

导演:Biyi Bande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