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13-12-01

远方:疏离


2013年11月28日,第十届中国独立影像年度展剧情长片竞赛单元的10部作品在南京艺术学院美术馆展映。
第二部放映的就是这部片子。
本身凭借眼缘,对这部片子的期待值要比其他几部片子高很多,海报做的效果特别抓人,结果看完后特别失望。

想说“疏离”“陌生”和“孤独”。

十三个固定镜头拍摄的长镜头画面所展示的是我们生活的十三个环境,海边、地下通道、树林、工地、公园……但每一个镜头里,都没有人物的对话声音和交流台词,纯粹展示的是一个个空旷孤零零的场景,除了让人心情压抑沉闷的环境音外,没有任何注释和解读。

印象最深刻的一个镜头,是树林里的那段,①电话铃响了几次,但仍旧没有听到人讲话的声音,②远处走来的人几乎要靠近摄像头了,定格几秒后,毅然转身离开。这两个镜头似乎是对整部影片想表达的含义的硬性解释,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和陌生。

我们越来越多的凭借电子产品或者其他通讯方式来交流,少了面对面的沟通,所以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疏离。

十三个画面几乎每张都有一个水平的中轴线,不知道是可以为之还是巧合,这每条中轴线都像是一条分离的起点,也像是一条汇合的终点,也就是说,远方终究会有一个尽头,那个交合的尽头也就是分离的起始线。

导演的想法之牛逼是足以得到肯定的,但是,同样的东西看的太多就会觉得腻、烦、俗,可能三五个这样的镜头排在一起,会让人有某种共鸣和顿悟,但十三个镜头放在一起,毫无关联的堆砌只会让人觉得烦闷。

在放映过程中,有位老人走进来看了一会儿,说“这不是电影”然后转身离场,而在场的不少观众要么是睡过去了,要么是收拾东西离开放映厅了。

所以说,电影的目的还是在于导演通过影片与观众交流,想要得到某种回应或者共鸣,而这部片子,像是导演自言自语的梦话,不需要得到回应甚至是不在乎观众的感受。

节奏的处理上缓慢的像是一支追悼进行曲,在表达人与人的疏离陌生的同时,也将电影,将导演,与观众疏离开了。

放映后,有位观众说:“我们不需要考虑影片要表达的意思,看电影本身就是一种自我放松的仪式,影片让我看睡着了,但我觉得很舒服,这就足够了。” 我并不觉得这是对电影的褒赏,反倒是一种高端黑、讽刺。所以这样的电影终究不能进入院线,不能售票放映,得不到市场,那这样的电影即便是完整的有内涵的,也是失败的,因为它抛弃了最基本的对象。

所以说,如果你要表达“疏离”,那你的创意和想法很牛逼,很成功,但这毕竟是一部电影,却得不到观众的回应,那牛逼也只能被认定为装逼。

如果每个镜头压缩在一分钟之内的话,兴许可以做一个长片公益广告。

独立电影,不能太独立而抛弃了观众。


远方(2013)

又名:Distant

片长:88分钟

主演:未知

导演:杨正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