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故城

《鱿鱼和鲸》(The Squid and the Whale)是一部让人欲罢不能的电影,它截取了一个纽约中产阶级知识分子家庭的生活片断,用调侃、粗口以及近乎残忍的口吻将这个一个家庭的矛盾完全暴露在观众眼前,观众在直面影像过程中也正视了自己,影片中主人公成长的焦虑以及家庭光环的隐去将Baby Boomers(对美国1946年以后出生的人的称呼)一代人的疾踵转移到下一代人身上,很难想象“破碎”与喜剧联系在一起是一种怎样的感觉,它或许轻描淡写如《破碎之花》,或许如释重负如《鱿鱼与鲸》。

影片将知识分子放置于家庭的藩篱之中,呈现出很多耐人寻味的场景。影片伊始,一个四口之家的关系便已明朗,网球的球网撕裂开家庭的关系:父亲伯纳德是一过气作家,而母亲琼是文坛冉冉升起的新星;哥哥沃尔特从行为到言语都站在父亲一边,“打母亲的反手”和强力击球都让他从心理上充当了父亲的打手,而弟弟弗兰克则是母亲的忠实拥护者,网球是他期望心理强悍的生理诉求。这个貌合神离的状况是我们对伯纳德家庭的第一印象,而若隐若现的人物感情的断裂更让一部喜剧从最开始就像染上了滞重,我们看到父母身上那种根深蒂固的“疾病”,而这种“疾病”在影片随后的叙事过程中又或多或少的侵染到了他们的孩子身上。影片中有一处父子去看《蓝丝绒》,片中的女配角所说的,“他把疾病传染给我”应该就是本片中父亲习性传染给儿子的一个暗语。

很多人说“疾病”只属于知识分子家庭,伯纳德是文学博士,他在心理上极其自傲和不可一世,而家庭的破裂也是两人社会地位的此消彼长造成的,双方在心理上都存在不平衡。然而自恋和自我焦虑何尝不是整个Baby Boomers一代人的痛疾,只是在两个知识分子身上表现得更为犀利和尖锐些罢了。父亲伯纳德的自恋情绪在影片中比比皆是,当沃尔特问及狄更斯的《双城记》时,他以颇为不屑的表情说“《大卫•科波菲尔》和《远大前程》才是作家的代表作,而学校只会让学生读名人最差的作品”;而当他与小儿子谈及理想时,他又将弗兰克的网球教练贬斥为“庸人”,而“庸人”这个词汇经常被他变着法儿的用于诋毁他人。而伯纳德对自我的焦虑最初来源于对事业的焦虑,每况愈下的事业是他的痛疾,我们隐隐看到积压在人物内心的踌躇满志不得抒发,进而演变为暴躁、刚愎自用以及愤世嫉俗。

儿子沃尔特对于父亲性格的承接是本片的重要核心之一,他对父亲行为和观念的模仿直接导致了他强大的虚荣心开始作祟,在没有看过《变形记》的情况下就借用父亲对卡夫卡的评价现学现卖,险些在与女友对《变形记》结尾的讨论中被识破,而这次虚荣的得逞使得他更大胆的将品克•弗洛伊德的歌“Hey You”搬上校园才艺表演舞台,并声称是自己谱的曲。其实,这都是父亲自恋的一种转移,是受父母离异影响的孩子心理异化的表现。而小儿子弗兰克无疑是家庭分崩离析最大的受害者,他心理的异化更为明显。弗兰克是四人当中心智最为不成熟,地位最为弱势的一个,父母离异在他看来是一场噩耗,他的痛哭流涕是自我无力的表现,他用啤酒灌注大脑神经是自我麻木的体现,而将自己的精液抹在校园的每个角落更是自我迷恋的抒发。因此,有人说影片很像是路易•马勒的影片《心之呢喃》(Le Souffle au coeur)的翻版,因为影片对禁忌产生的原因有着透直的叙述——每个人内心无名的恐惧是心理异化的根源,而孩童时期人的恐惧感最为强烈。而在《鱿鱼与鲸》中,这种恐惧感在影片的结尾有更为明朗的暗示,自然历史博物馆里鱿鱼与鲸的缠斗是沃尔特幼时害怕看到的场景,他用手捂住双眼是对恐惧的逃避,对家庭离异的恐惧就像对鱿鱼与鲸缠斗的恐惧一样,而结尾的勇敢正视,使得他最终在家庭的变故中得以成长和释然。

导演诺亚•鲍姆巴赫(Noah Baumbach)一直直言不讳故事来源于自己的一些成长经历,这无疑给影片刻上了自传体的印记。影片中对“父亲神话”的消失的着墨就是导演个人感情的表达。影片构建了孩子对父亲形象认知过程,从崇拜、信任,到失望、幻灭。父亲形象的坍塌首先形成于小儿子弗兰克的心中,也是他从心理上最先对父亲提出质疑,影片中弗兰克的网球教练伊凡挫败父亲让大言不惭地父亲丢尽了颜面,为了维护颜面他在乒乓球桌上用“庸人”侮辱了打网球的伊凡,这更加剧了在孩子心中他个人形象的坠落。而父亲在大儿子沃尔特心中的神话地位似乎不可动摇,而当父子两人同时爱上同一妙龄女子莉丽后,这种原本只有崇拜的关系发生了微妙的变化,特别是当接受心理治疗的儿子回到家里看到父亲猥亵莉丽时,他仓皇逃离,在公园湖边把整个头颅浸于水中,那是一种精神坍塌的视觉化表现(头颅浮于水上,是“无根”的表现)。影片结尾,父亲因为心脏病瘫倒在街道上宣告了父亲光环的彻底隐去,儿子反过来要照顾父亲的起居,他也从内心开始重新审视自我和现实,去博物馆看展览的嘎然而止是将余味留给观众回味,确实值得慢慢品味。

《鱿鱼与鲸》是一部深受法国新浪潮影响的影片,电影采用粗糙的手提摄像机捕捉现实世界,这种未曾雕刻的质感也让影片有着与众不同的气质。导演也不否认新浪潮对自己的影响,影片中有一处即是向侯麦致敬,在莉丽的房间,沃尔特突然将目光转向莉丽的膝盖,这种恋膝在侯麦的影片《克莱尔之膝》(Le Genou de Claire)里曾经出现,而这也暗示了父亲伯纳德与莉丽之间的暧昧关系。另外,影片并没有完整的叙事,而是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断,这是巴赞“电影是生活的渐近线”的体现,专注于青春期叛逆心理的描写也像是特吕费影像下的“坏小子”的形象。在导演的访谈录中,他也提及了北美八十年代独立电影对他的影响,当然观众能从影片中看到一些吉姆•贾木许,或者斯派克•李影像的影子,或许是更早的马丁•斯克塞斯或者约翰•卡萨福特。

影像是现在的,但气味确实那个年代的,我们嗅到了七、八十年代影像中的味道,这也正印证了影片所发生的时间、地点,1986年,纽约布鲁克林,这也为影片平添了几分怀旧的气氛,喜剧中有了正剧的色彩,足见功力。

06/04/02 23:26 原载于网易娱乐

鱿鱼和鲸The Squid and the Whale(2005)

又名:亲情难舍(台) / 亲情难了 / 爱·对抗

上映日期:2005-01-24(圣丹斯电影节) / 2005-12-16(美国)片长:81分钟

主演:欧文·克莱恩 杰夫·丹尼尔斯 劳拉·琳妮 杰西·艾森伯格 威廉·鲍德温 大卫·本杰 安娜·帕奎因 Molly Barton Bo Berkman Matthew Kaplan Simon Kaplan Matthew Kirsch Daniella Markowicz 伊丽莎白·梅里威瑟 Ben Schrank 

导演:诺亚·鲍姆巴赫 / 编剧:Noah Baumbach

鱿鱼和鲸的影评

鲤
鲤 • hey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