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两期,不负责任的评价。
一、嘉宾学术背景
记得大学课上讲到郁达夫,现代文学老师用他那特有的语调不急不缓地说:“有一个‘炼钢工人'写过一本《郁达夫新论》,至今无人能超越。”然后,他在黑板上写下“许子东”。
是的,这本书足以奠定许子东老师在现代文学研究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也足以保证他整个学术生涯“衣食无忧”。
关于这部书的八卦,百科里讲的很清楚。比如,这本书是许老师研究生时代的学术成果,因为这本书,他29岁被破格升为副教授。
许老师自己也深知这本书的影响力,在我们学校做学术讲座时,他鼓励大家努力做学术、争取写出代表作,曾拿自己开玩笑地讲,“同学们,'一本书主义'呀!”
但许老师并非事实上的“一本书主义”,多年来他一直笔耕不辍,专著、学术论文都没落下。
杨雨教授的研究主要在古代文学领域,没记错的话,本科论文还援引了她的学术论文。所以,以下言论,纯属“欺师灭祖”。
百科里描述的杨教授求学之路,是一条学霸之路:中学保送到华东师大法语专业,然后直升本校哲学系中国哲学专业,最后考入本校古代文学专业主攻唐宋词研究及批评。
比起传统的研究方法,杨教授的方向似乎比较“特别”,有的用性别关照宋词的专著《宋词的女性意识》(博士论文);有传播学与宋词相结合的《传播学视野下的宋词生态》。
她学术专著,我们研究唐宋的老师当然不会提起,因为他就是权威本人;我们做性别研究的老师也不会推荐,因为做性别研究的多如牛毛,大咖就那么些;用传播学研究宋词,什么鬼!
CNKI上能检索到的杨教授的学术论文,截至2013年。拿泥?!几年不写论文真的没问题吗?教授现在还是“终身制”?
可以看出,两人的学术成就差距还是蛮大的,后者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似乎又没有再走下去的意愿。
所以,节目里思想与观点的交锋,有人碰出的是火花,有人撞出的是豆腐渣。
二、嘉宾社会活动
许子东老师微博上最新一条活动是去台湾大学中文系,作题为“《小团圆》与张爱玲的晚期风格”的学术讲座。而杨雨教授最新的微博更新于去年四月,在为她参与的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做宣传。微博下面的评论倒是挺新的,大部分是跪请她“滚出”《见字如面》的。
从百科和微博里可以看出,杨教授一直在积极参加文化节目,有:
湖南政法频道《世说新语》(2008年)
湖南教育电视台《湖湘讲堂》(2009年)
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2012、2013年?)
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2013-2016年?)
黑龙江卫视《见字如面》(2016年)
讲真,我觉得上面有些节目质量还不如《百家讲坛》。
然鹅,自从《百家讲坛》改头换面之后,在学术界一直有个传说,上这个节目等于和魔鬼做交换,用学术的尊严和清誉换取世俗的名和利。所以,节目嘉宾有自知之明者,别人提起会唯恐避之不及或是自嘲完事儿;无自知之明者,沾沾自喜甚至深陷其中。
我从不反对做中文学术研究的诸位老师参与电视节目,干干净净地挣票子买房子买车子有何不可?纯粹的学术是要耐得住寂寞呀!不是谁都能拿着几万元的项目经费冷板凳一坐几年埋头苦干的,要知道有些学科的项目经费一年就几百上千万甚至更多!
但是啊,才华呢,不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如果想长期用“教授”的头衔混电视圈的话,做副业最好要有度,否则老本很快就会吃光的。
没了“才华”丰盈,灵魂注定会很“骨感”,也就是我们在节目里看到的絮絮叨叨、没有重点、虚张声势以及装腔作势。
三、嘉宾年龄
两个人整整差了二十岁,许子东老师1954年,杨雨教授1974年。另外,许老师研究生在华东师大念的,某种意义上是杨教授的“前辈”+“师兄”。
圈里,别说打断谈话,在前辈面前多说都是比较忌讳的。日韩社会中,年长之人也会得到特别的尊重。可是,这是在大陆的电视节目上(even在职场或社会中又怎样),谁管你谁!
大妈和粉丝制霸遥控器的时代,制造出许多虚假繁荣的流量数据,也造成了从业者对观众鉴赏力认知的偏差,所以感觉这档节目对许子东老师也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尊重。
《锵锵三人行》里,窦文涛也经常会打断许子东老师,但他的姿态放得非常低,所以不会让人觉得厌烦。“人设”上,窦文涛更像“发呆役”,而许子东老师更像“吐槽役”,吐槽一来一往,节目张弛有度。
讲以上几点,无非想问:杨教授,是谁给你滔滔不绝、任性打断别人讲话的勇气?梁静茹吗?

见字如面 第一季(2016)

又名:Letters Alive

主演:翟毓红 许子东 杨雨 林更新 归亚蕾 张国立 王耀庆 蒋勤勤 何冰 徐涛 张家声 王帆 张腾岳 张涵予 

导演:关正文 / 

见字如面 第一季的影评

NO TEARS
NO TEAR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