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电影学院纪录片放映已经进行了很多期了,基本上每期必去。最近看了《再见,乌托邦》和《彼岸》,是张大民老师所说的“艺术系列三部曲”,总觉得像这样描写理想主义者的内容,总不如更宏观的题材来得深沉。其实描写理想主义者破灭是一个重生的过程,它需要有饱满的精神力量与内心准备去完成。但显然,过多的主观条件妨碍了这类题材的发挥。总觉得镜头表现过于肤浅,再加上剧情的冗长,导致本应该拥有的效果并没有表现出来。

回到本位吧,生活就是这样。戴锦华吴文光张颐武们的激扬之词只不过是作为知识分子的说辞,溢美抑或批判都不过是他们的本职。牟森只是在完成很自私的一部戏,他动用了那些身上长满梦想之包的孩子,去完成一种乌托邦式的宣泄。那些孩子哪里懂得先锋戏剧?懵懂之时训练出来的激情到平静如水的生活中如何得以消化?看完纪录片,我在那个大黑框眼镜之下看到的眼睛,究竟有几分真实?现实生活中,吃太多东西还可以有消食片可以助消化,但吃多了梦想的孩子,要到哪里去找解药?

和很多人一样,闭上眼睛依旧会想起来段雪渊叛逆抵触的眼神。如果换做我,我也这么做。谈什么彼岸,装什么清高?现实已在影像中得以重现,为何还要用那种逼仄的口吻去阐述所谓的彼岸?他们心里的疼,无法言说,为何要偏偏拎出来,像个开心出场滑了一跤哭了的小丑般在众人般展示?作者像是马戏团老板,在炫耀一种浅薄的梦想,并加以典型化放大化,这种做法有些不太厚道。

还是想问一下:吃多了梦想的孩子,要到了哪里去找解药?

彼岸(1995)

又名:The Other Bank

片长:142分钟

主演:牟森 唐长炼 崔亚普 段雪渊 景彦 祖儿 杜可 于坚 塞夫 

导演:蒋樾 / 

彼岸的影评

水晶球
水晶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