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积极心理学协会: www.ippanetwork.org
一、为什么快乐重要?
1.“感觉好,就是好”:
TalBen Shahar 认为,感觉好本身就是好,它并不需要去论证。换而言之我们的问题错了,并不是问“快乐(感觉好)为什么重要(好)?”而应该问,为什么会有人认为快乐不重要?
换而言之,论证的义务从来不属于支持快乐的人,而应该属于那些强调“快乐为什么不重要”的人。
2.快乐帮助人们成长:
我对于 TalBen Shahar 提出的这点感觉奇怪,积极情绪,如快乐一般是进化目标导致的副产品。比如美味的食物、性交的快乐,是为了生存和繁衍带来的副产品。但是如果以这些副产品为目的,比如暴饮暴食、淫乱,并不会带来所谓的成长。
我估计他的意思是,积极情绪能过作为一种激励人们成长的东西,比如取得成就,会感到快乐,而这种快乐又导致人们会有更高的追求。换而言之,快乐是作为一种催化剂存在于一个好的循环中。但我觉得它并不导致成长。
3.克服消极情绪:
4.让人们更有创造力:
事实上我对于这个结论很怀疑。我认为之所以在“积极情绪”时伴随创造力,是因为积极的情绪往往导致一种舒适、自在的放松感,而这种放松感导致了创造力。换而言之,积极情绪与创造力之间的相关是虚假相关,真正相关的是那种“轻松感”。
比如,冥想本身带来的放空状态也可能导致创造力的增加,而冥想所带的情绪体验并不是积极、消极的,较为中性的。我认为这只是一种注意力作为一种稀缺资源的奇妙误解,在人们最具创造力的时候,并不是注意力被占用和分散时,而往往是在一种相对轻松自在的氛围中。积极情绪可能也有助于创造这种轻松自在的氛围。
5.让人们更能够对抗挫折,拥有更好的人际关系,更容易成功:
这个论点尤其值得怀疑,起码它显而易见的没有考虑到基因的影响因素。
比如,为什么不能这么说,那些拥有能够更好处理人际关系的人,更能对抗挫折的人,更容成功的人,也更快乐?
事实上就像某个行为遗传学家指责对“那些在抑郁得分上更高的少女,也更容易早恋、更早发生性行为和堕胎“的结论:如果你十七岁时和渣男谈了一场不成功的恋爱,并且还怀孕了,于是堕胎,那你能高兴才怪!
所以为什么不是那些容易成功的人更快乐?而像 TalBen Shahar 谈的更快乐导致了成功? TalBen Shahar 的结论会不会是搞错了因果关系?
而事实上:拥有更好处理人际关系、对抗挫折基因的人更容易成功,也更容易快乐的说法,更符合逻辑。
二、追求快乐是否意味着道德上的自私?
TalBen Shahar这样回答这个问题,是的,这是一种自私。
而且他认为正是因为这种自私导致了人们不敢追求自己的快乐,他们在追求快乐时有种道德内疚感。
但TalBen Shahar同样认为:快乐拥有感染他人的力量,所以追求自己快乐的自私并不必然导致不道德。
Alice Lsen ——积极情绪有助自我和他人
三、人们是按照你做的做,而不是你说的做——榜样的力量
1.圣雄甘地的笑话:“孩子不要吃糖”
“为什么不一个月前告诉他呢?”
“因为一个月前我也吃太多糖了”
2.课堂实验:告诉听众做一个兔子的手势放到脸颊,但做的时候放到下巴。结果许多人都放到下巴而不是脸颊上。
人们都是按照你做的做,而不是你说的做。
注:如果说甘地的故事只是告诉我们“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第二个课堂实验,就是告诉人们行为比所有言语劝解都有效。而且人们在模仿他人时,通常是模仿其行为,而不是倾听其语言。
四、自我实现预言
1.Roger Bannister的故事:“四分钟跑完一公里是不可能的”
在Roger Bannister做到后,其他人短时间内一大批人跑进了4分钟内
自我实现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ies效应
2.皮格马利翁效应:
Robert Rosenthal的学校实验
注:久仰大名了,但是对于皮格马利翁效应的评价,我引述平克在其书《白板》中的说法:皮格马利翁效应是非常罕见的
不少人都听说过皮格马利翁效应,意指人们会按照他人(比如教师)对自己的期望来行事。事实上,皮格马利翁效应出现的概率很小或者根本不存在,但自我实现的预言会以其他更加微妙的形式出现
3.Ellen Langer:“扮演年轻让人们更年轻”实验
TalBen Shaha认为不仅是 Ellen Langer的实验,还包括斯坦福监狱实验、阿希的从众实验、强制服从实验都揭示了一点:积极的环境容易导致积极的结果,而消极的环境带来消极的结果。
所以我们要追求能够导致积极行为的环境
4.启动效应实验:
潜意识词汇衰老导致真的反映迟钝
注:又是一个久仰大名的实验...但我对这类实验抱有怀疑态度,包括上面谈的兰格教授做的实验,特别是2016年爆发的心理学可重复性危机中,对这类偏社会心理学领域的实验,真的有点将信将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