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只看到第一期蔡琴老师那部分。后面怎么样并不清楚。以下只是聊聊现在的看法。

男嘉宾很有见地,主持人和女嘉宾的点评完全抓不住重点。我很喜欢这个节目的立意,演员们很多读的很有味道,但是实在没法给五星好评。

晚上一边写论文一边听点节奏慢的东西,于我来说是件很享受的事情,殊不知听了女主持和女嘉宾的点评,心情被搅和的不太好,尤其是蔡琴老师那封信的点评,不客气的讲,听了像耳朵吃了翔。

就说说蔡琴老师的信,在微博读过一篇篇明星的公关文,蔡琴老师这封信(可能已经不算通告,而是一篇文学作品了)是唯一打动我的文章。从这篇信里面,我可以看到一位阅历丰富而又宽容的女性;看到我作为女生,一生想要努力的一种没有戾气的境界;看到一种知世故而不世故的人生观。

我觉得男教授分析的很好啊,我也最喜欢那句话“杨德昌,你怎么可以这样就走了呢”,人一辈子,经历过那么多坎坷,到最后都是自己跟自己过不去。我是个特别外漏,不踏实的人,一遇事儿就乱,所以我一直试图说服自己,这世上除了生老病死别的都不算事儿,所以别太钻牛角尖。我是还没经历过婚姻,所以处理过最复杂的关系,也就是和同学,和长辈,但是我琢磨着,两个人既然曾经相爱过,干嘛非要到最后彼此憎恶。到人生后半段了,回想起来,即使那些伤害过自己的,都成了回忆,甚至更深刻。回想起来,自己一生好像也没什么大成就,没实现小时候的宏伟志向,也就有几个人,自己问心无愧。人生也不过如此了。

对于出轨这种事,我小的时候也是眼里容不了沙子,越长大了,越明白人的情感有多复杂。出轨吧,古往今来,是从来没有杜绝掉的,是人性使然的。我不出轨,我的伴侣出轨了,也不是我的错。与其婚姻里提防着,离婚了憎恶着,不如都让它过去了,那作为外人的话,管好自己就行,有空同情别人不如多读几本书。

蔡琴老师说这句话,后悔没有早放手让对方过自己的人生,这才是难得的地方。很多时候媒体展示的娱乐圈,都是金钱、声望、权势,看多了越发觉得那个高度和我这种小人物离得很远。台前拼尽全力娱乐大众,幕后看人下菜碟;前天晚上出轨的新闻一曝光,第二天早晨你道歉我原谅,伉俪情深。其实无论身份高低贵贱,都被束缚在别人的评论里,家人彼此折磨,外人给你折磨,反正谁都不放过谁。娱乐圈也都是人啊,没道理以偏概全,或是一件事儿就评价了一个人的一生。

加一句,吸毒肇事另说,这些是违法,违法是该被谴责的。

所以我最反感主持人和另一个女教授这里的点评,说白了,就是格局太小。我听着她俩点评,就像看家长里短的电视剧一样,心特别浮。说实话,还没我中学语文老师分析课文更让我产生共鸣呢。这不是我对这个节目的期待。

我不知道蔡琴老师是怎么想的,但是如果是我的话,对于我的人生经历,我最不想别人用一种同情的语气来谈论,我怎么就悲情了?我付出我全部的爱情,最后变成了我对那个人一生的怀念,是我自己品读的故事。女人遭遇了丈夫的出轨,就该像祥林嫂一样被人指指点点,自己也揪着不放了么?

还有最后,让男嘉宾多讲几句,让我共鸣共鸣不行么?怎么主持人开始科普新闻了。然后又拐回鸡汤了,我觉得这封信最深刻的地方,不是蔡琴老师教会了我们什么,而是对人生的唏嘘慨叹。

主持人和女教授的点评,让我感觉完全没有做过功课,这种程度的分析,还不如我们中学语文课上的同学分析的好。而且女教授最后的点评,我觉得是被男嘉宾带着走,赶紧改了观点,但是还是没有说到点子上。男嘉宾最后之又一次强调重点是“你怎么可以就这么走了呢”,结果女嘉宾还是没接上梗。

以上只是我的见解,非常主观。第一次写长评,不知道豆瓣的三观是怎样的,不过任何言辞恳切的冲突批评我都可以接受。

见字如面 第一季(2016)

又名:Letters Alive

主演:翟毓红 许子东 杨雨 林更新 归亚蕾 张国立 王耀庆 蒋勤勤 何冰 徐涛 张家声 王帆 张腾岳 张涵予 

导演:关正文 / 

见字如面 第一季的影评

NO TEARS
NO TEARS •